欢迎来到统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指标解释 > 正文

县域经济稳中有进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鸡西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作者: 来源: 时间:2018-10-22

  县域经济是全市经济的支柱,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提升全市整体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鸡西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制定支持政策,强化发展措施,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增强县域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的态势,为实现鸡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地区生产总值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鸡西市实现县域(三县市,下同)生产总值(不含农垦,下同)254.3亿元,较上年增长7.2%,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县域生产总值占鸡西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高于上年0.2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分地区看,鸡东县实现增加值86.7亿元,同比增长7.5%,密山市实现增加值99.2亿元,同比增长7.0%,虎林市实现增加值68.4亿元,同比增长7.0%。

  2.投资力度加大,对经济增长作业明显增强。2017年,县域固定资产投资117.6亿元,较上年增长9.4%,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鸡东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同比增长9.8%,密山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1亿元,同比增长9.4%,虎林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3亿元,同比增长9.2%。

  3.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2017年,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0.6亿元,较上年增长8.8%,高于全市增速0.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鸡东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亿元,同比增长9.9%,密山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亿元,同比增长8.0%,虎林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亿元,同比增长8.7%。

  (二)县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工业发展较快,成为拉动县域经济的主力。2017年,县域工业实现增加值43.2亿元,较上年增长9.6%,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1.3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增加值占鸡西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7%,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比较稳固。分地区看,鸡东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2.5%,密山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4.2亿元,同比增长0.1%,虎林市实现工业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6.3%。

  (三)县域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1.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增强。2017年,三县(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90.2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39.5%。分地区看,鸡东县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9.6亿元,同比增长46.7%,密山市实际利用外域金额70.6,比2016年翻一番,虎林市实际利用外域金额70亿元,同比增长3.1%。

  2.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9元,比上年增长6.8%,分地区看,鸡东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68元,同比增长6.8%,密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80元,同比增长7.0%,虎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05元,同比增长7.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82元,比上年增长7.7%,分地区看,鸡东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3元,同比增长7.0%,密山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78元,同比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9元,同比增长8.0%。

  3.人民生活幸福感显著提升。2017年,三县(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空气质量达标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指标在全省的排位与2016年相比明显进位。

  二、鸡西市在全省县域监测考核中的位次

  据黑龙江省统计局2017年度县域社会经济监测评价结果显示,在全省63个县(市)综合经济实力评比中,鸡西市最终结果为“一进二平”,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分别列第44、第22、第11位。其中,密山市位次较2016年前进13位,鸡东县和虎林市位次不变。(见附表1: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一)单项指标位次情况:

  鸡东县位居前十位的指标有6项,居后十位的指标有16项;密山市位居前十位的指标有7项,居后十位的指标有8项;虎林市位居前十位的指标有12项,居后十位的指标有11项。

  (二)指标位次变动情况:

  鸡东县:与2016年相比,49个可比指标中个指标位次前进25个,指标位次后退12个,指标位次持平12个。

  密山市:与2016年相比,49个可比指标中个指标位次前进23个,指标位次后退18个,个指标位次持平8个。

  虎林市:与2016年相比,49个可比指标中个指标位次前进19个,个指标位次下后退17个,指标位次持平13个。(见附表2: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考核指标全省排名对比表)

  三、与省内强县指标对比情况

  1.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竞争力不强。从总体上看,我市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有较大提升,经济结构得到明显变化,发展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但同全省“十强县”相比,我市县域经济总量较小,规模不大,竞争力较弱,发展相对较慢,居全省中下游水平。目前,我市还没有一个进入全省十强县的。以2017年评价结果为例,地区生产总值: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分别位于全省第30位、22位、39位,与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一的五常市相比,其总量分别只相当与五常市的20.5%、23.4%、16.1%;从公共财政收入看,2017年,县域公共财政收入为11.2亿元,比上年下降4.3%,低于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增速9.5个百分点,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分别位于全省第45位、23位、13位,与公共财政收入排名第一的肇东市相比,其总量分别只相当与肇东市的29.1%、45.8%、60.2%。

  2.经济增长基础还不牢固,第一产业比重过大。2017年,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9.9∶18.0∶42.1,呈现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比重偏低的格局。其中: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低于全市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从产业内部结构看,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例相对较大,畜牧业仍不够强;第二产业中骨干企业少,产业链短、带动能力差;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仍较弱。

  3.投资消费拉动能力有限,发展后劲不足。投资增长动力不足。项目小、散,缺乏重大项目的支撑,持续增长乏力;由于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2017年,我市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6亿元,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十强县”排在第十位的桦南县少近5亿元,可见,我市县域投资需求仍面临困境。居民消费疲软,对经济拉动力还不够强。2017年,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位于全省第县域排名第40位,17位,26位,与社会消费品排名第一的肇东市相比,其总量分别只相当于肇东市的15.7%、28.5%、21%,从占比上看,在全市人口中县域人口占54.4%,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只占全市的38.1%,说明县域与城区的消费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4.自主性增长能力弱,需求拉动乏力。县域财力不足一直困扰经济的发展,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79%、3.83%、7.30%,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排名第一的孙吴县此项指标达到了11.98%。

  5.城镇化水平不高。2017年,我市三县城镇化率在全省排位虎林市排名第11位,鸡东县、密山市分别排第40位、37位。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县域城镇作为经济主要承载体和吸纳农村人口主阵地作用不够。

  四、实现争先进位、追赶超越的建议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不进则退,为实现持续增长和进位,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提质、增效、加速、扩量”为目标,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活力、实力,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1.着力把稳增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县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稳增长政策,注重经济运行分析研判,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要素保障,调整完善产业扶持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县(市)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坚持“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投资”的理念,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项目支持和资金补助,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有效破解项目“审批难、落地难、融资难”等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精准招商,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发展,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改善县域市场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主要是完善县域网络、电力、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商业网点布局,缩小区域消费环境差异,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投入,降低居民家庭刚性支出,增加现期消费。

  2.着力把农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要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目标,实现粮、菜、果、畜等农业生产领域全面产业化;二是要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农业企业;三是要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农业种养-加工-销售一条龙等新产业新模式,多渠道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四是各县要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以特色为基础,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在调整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优质品率和农产品转化上下工夫,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建设,扩大绿色安全高端农产品供给,实现农业升级。

  3.着力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培育“成长型”、“做强型”企业,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动煤炭、电力、建材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鼓励资源有效利用,引导企业技改升级,强化延伸产业链和横向合作,促进工业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出台工业攻坚方案,支持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推进工业攻坚取得实效;开展存量规下企业摸底排查,挖掘纳规潜力,强化企业帮办服务,有序推进纳归入库;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完善工业园区配套功能,促进企业聚集和发展壮大。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并通过融资、发放贷款、拨付技术改造补贴、扩销促产奖励等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着力破解企业发展资金瓶颈。

  4.着力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民营经济具有投资规模小、门槛低的特点,适宜在我市大力推广。全省乃至全国发达县市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营经济的作用。相比之下,我市的的民营经济规模和效益水平和发达省市还存在巨大差距,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较小。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扩大开放,大力扶持中小企业,鼓励倡导创新创业,积极探索金融新机制,破解民营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消除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5.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目前,县域经济已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形势,区域间争夺资源、争夺市场、争夺效益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中把握机遇,通过自身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成为关键因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鼓励创新创业,营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才能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