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统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18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作者: 来源: 时间:2018-07-2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18年1-2月份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2018年3月14日)

  

  

  

  (图片来源:中国网直播)

  

    央视记者:

  

    从刚才您发布的数据来看,经济形势好于预期,请您分析原因。您如何看待1-2月份整体经济运行情况。

  

  

  

    毛盛勇:

  

    从数据来看,当前生产有所加快,消费比较活跃,价格总体平稳,就业继续向好,国民经济运行起步向好,总结起来有三个特点:

  

    第一,消费升级引领作用不断增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从消费业态来看,网上零售额增速超过37%,比上年同期加快5.4个百分点,线上带动线下、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从实物消费来看,高品质的消费像化妆品和智能家电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很主要的一个贡献来源于汽车类的消费增长加快,这一方面是汽车销售量的增长,但更重要的是平均单价上升比较多,这说明汽车的需求在更新换代、结构在升级。服务类消费也在加快增长。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6%。春节期间电影票房增长同比超过60%。

  

    第二,新动能支撑能力不断提升。新动能有两块:一块是传统的动能在加快改造升级,两年来,在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一些落后的产能逐渐退出市场,实际上为优质产能腾出空间,传统的行业、传统的产能在持续提质。另一块是新兴动能在加快成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持续保持比较快的增长。还有一些新产品,像工业机器人增长速度超过25%,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超过178%。新动能的成长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也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件不断累积。从民生来看,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位于低位,低于5%,比上年年末包括上年同期均有小幅回落,这也说明就业的状况持续向好。我们还可以看一些结构指标。从产业角度来看,二三产业更加协调发展,二三产业都有所加快。从需求来看,内外需求也都比较活跃,反映内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个百分点;出口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今年1-2月份还增长了18%。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速度上总体要快于全国,也快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也在继续回暖。区域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协调性在增强。还有,从生态环保指标也可以看出来,1月份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为68.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6个百分点,特别是北京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6%,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1-2月份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其中有些指标的变动有春节等季节因素的影响。另外,1-2月份在全年整个经济规模中占的比重比较小,所以要巩固目前这种向好的势头,还需要全国上下继续努力。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际在线记者:

  

    我们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目标是6.5%左右,但是和去年相比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的表述。另外,刚才你也提到城镇调查失业率,今年提出的目标是要控制在5.5%以内,但是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在5%左右。这两个变化是否意味着今年的经济增长还有就业的压力会更大?谢谢。

  

  

  

    毛盛勇:

  

    谢谢你的提问。通常观察宏观经济形势,主要看四大指标:经济增长、就业充分、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率和就业是其中很重要的指标,二者的相关性很强,一般来说如果经济增长好,企业就会扩大生产,增加投资,就业岗位就会增加,失业率就会下降,反之亦然。经济学上有一个“奥肯定律”,描述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我国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从2012年开始,16到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尽管有所减少,但是劳动年龄人口的规模总量仍然超过9亿人。全部就业人口规模是7.76亿,其中有2.8亿多的农民工,就业总量很庞大、流动性很强,特别是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尤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们国家推进结构调整的攻坚期,新动能快速成长创造了新的就业,但传统企业在进行调整也会挤压一些岗位,包括重化工比重比较高、去产能任务比较重的地区,就业压力也会比较大。所以就业总量的矛盾和结构性的压力都存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一直保持在合理区间,过去五年经济平均增速是7.1%,由高速增长逐步换挡为中高速增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过去5年每年都在1300万以上,累计超过6600万。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这样比较低的水平,就业一直保持平稳,而且是稳中向好,这样对于一个接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讲,实现这样比较充分的就业是非常不容易的。

  

    你提到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6.5%左右。一方面来讲是可行的,为什么说可行?从最近这几年来看,中国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增强,过去五年GDP的增长速度最低是6.7%,最高是7.8%,波动性与过去相比是明显减小,特别是最近十个季度都在6.7%到6.9%之间。经济发展的内在特质决定了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在增强,从这个角度来讲,实现6.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从必要性来看,中国完成“十三五”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两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是GDP的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还有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要比2010年翻一番,都是用2010年的不变价格。经济总量要完成这个目标,今后三年GDP年均增长6.3%以上就可以,收入只需要年均增长4.7%以上就可以了。从这个角度来讲,6.5%左右的增长速度与实现翻番目标是衔接的。当然更重要的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努力提高和改善民生,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6.5%左右的经济增长是按照保障就业的角度设置的。2018年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创纪录达到820万,还有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还有大量去产能行业的转岗人员,还有农业转移人口要在城市就业,所以总的来讲就业压力比较大。

  

    但是,我们看有一个很好的条件,我们这几年在持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比较快,经济结构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51.6%。服务业是就业的蓄水池,所以服务业比重提高了,整个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就会提高。据测算,从2000年-2008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非农就业就是二三产业的就业增加100万左右。2009年-2012年就业弹性上升到140万左右,2013年-2016年进一步上升到180万左右。也就是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非农就业180万左右。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整个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在提高,稳定就业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性在减少。所以6.5%左右的经济增长可以基本稳定好社会就业,在此基础上,引导各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

  

    从1-2月份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开局较好,稳中向好的态势还在延续全年实现6.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信心的。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9.7%是名义增速,实际增速是多少?第二个问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增速是连续两个月达不到10%,上一次这种情况发生是2003年,是什么原因造成消费零售额增速的放缓?怎样看待今年个人消费的走势?谢谢。

  

  

  

    毛盛勇: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9.7%,这是一个不低的速度。我们要比较速度的话要跟上年的1-2月份比,因为要剔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跟去年1-2月份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速度是加快0.2个百分点。实际增速跟去年大体相当,因为今年和去年相比物价指数稍微上升了一点,但是名义速度也高了一点,所以实际增速和去年同期相比应该是大体相当。

  

    今年为什么还加快了0.2个百分点,我觉得有几个原因:第一,居民收入增长在加快。消费是收入的函数,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第二,网络消费增长速度在加快。1-2月份,网上零售额增长37.3%,比上年同期加快5.4个百分点。第三,从1-2月份来看,汽车类商品的消费增长比较快,增长了9.7%,而上年同期是下降1%,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也分析了一下,汽车类商品消费增长这么快,一方面是量有一定的扩张,但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平均单价在上升,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很多居民在汽车消费上升级换代,这也是消费结构升级的表现。

  

    至于你讲的第三个问题,全年来讲,因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居民收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贡献在不断提升,这是一个基本的态势。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能够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1-2月份,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增长,但是在2月份刚刚公布的1月份房价当中,我们也看到一线城市房价开始回落。有分析说,不仅是房价包括房地产投资增长的拐点已经出现,您怎么看?另外,房地产投资开发增长您觉得接下来会保持什么样的发展态势,还会保持现在这样的高速增长吗?

  

  

  

    毛盛勇:

  

    谢谢你的提问,这两个问题大家也都比较关注。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1-2月份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包括去年全年还加快,第二个问题就是今年的趋势。

  

    1-2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9%,比上年同期有所加快,比全年也是加快的,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滞后因素。2017年土地成交额增长比较快,土地的成交价款接近50%的增长,土地成交面积也增长较多,当年有一部分就会开工,还有的是后续开工,所以土地成交是下一季投资的先行指标。第二,成本因素。除了地价上升以外,原材料的成本、人工的成本还在上升。第三,预期因素。现在商品房成交面积在去年高位的基础上有所回落,但是全国整体来讲商品房的价格还比较平稳。这三个因素支撑了房地产开发的投资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比上年同期略有加快。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控,房地产市场包括房价整体比较平稳,房地产投资也保持比较合理的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在过去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尽管出现回落,但还是保持了一定正增长。从下一个阶段来看,按照中央提出来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本定位,加快推进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政策的落实落地,再加上前期土地的成交面积还保持一定的增长,同时,一线城市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还会有计划地推出一些土地的供应,房地产投资应该会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但再继续大幅上涨难度比较大。当前,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设在不断推进,下一步房地产市场有条件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前一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统计公报,里面提到了居民恩格尔系数,2017年是29.3%,围绕这个系数大家讨论了不少,有的观点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富足国家行列,请问发言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谢谢。

  

  

  

    毛盛勇:

  

    谢谢你的提问。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经济学的名词,是说居民的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烟酒的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29.3%,确实降到了30%以内,比2012年回落了3.7个百分点。为什么恩格尔系数会出现逐年或者比较明显的回落?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收入不断增长,财富不断积累。中国从过去的温饱阶段逐步发展过渡到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在这个过程当中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加快升级。什么意思呢?老百姓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这种必需品的消费权重有所下降,把更多的消费支出用到一些耐用消费品特别是一些服务类的消费当中。我们讲吃穿住行,现在大家要吃得安全、穿得时尚、住得舒适、行得便捷,实际上是消费升级的一种反映。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或者富足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一般在20%-30%之间。从这个数据情况来看,我国恩格尔系数确实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反过来,不是说恩格尔系数进入这个水平就是发达国家了。因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发达国家,除了恩格尔系数以外还有很多的指标,比如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人均GDP水平、国民收入分配情况、人均受教育程度、人均预期寿命等指标,特别是人均国民收入。2017年,尽管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按平均市场汇率来算还不到9000美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以,发展仍然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这些我们还是要有清醒的认识。谢谢。

  

    路透社记者:

  

    出口从去年以来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1-2月份出口也保持比较强劲。但是现在特朗普总统计划要在一系列产品上施加高关税包括铝、钢,有可能会引发贸易战。这种背景下您觉得今年对我们的出口会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谢谢。

  

  

  

    毛盛勇:

  

    这个问题是现在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两会期间很多记者都跟相关部门提过类似的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理解。

  

    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2017年的情况来看,经济“三驾马车”里内需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90%,说明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当然,2017年经济增速的回升和外需贡献的提升关系也很大。2018年前两个月,人民币汇率小幅上升,而且世界经济不平衡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为什么出口还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我觉得有几个因素:

  

    第一,世界经济经过多年的调整后,复苏的态势越来越明朗,而且是全面的复苏,国际有这方面的共识。除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外,全球贸易增长速度也呈加快的趋势,世界贸易最新的数据,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我觉得这是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中国的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我国一般贸易出口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而且出口产品在不断提质,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我觉得这是两个方面的综合反映,第一方面,外部环境在改善,第二方面,我们自身在不断练内功,产品结构在优化,贸易在不断向优进优出的方向迈进。这样的情况下,2018年,我国出口形势还是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至于你说的中美贸易,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单一经济体,两国在长期的经贸合作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经贸关系,特别是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企业会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进行市场交易,现在的经济发展格局更多的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复苏态势,作为负责任的两个大国,应该更多承担起这种国际义务,更好地推动全球经济顺利走向更好的发展前景。谢谢。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我请问一个GDP统计方面的问题。有舆论认为,实际上我们对于国民经济像GDP方面的统计并不全面甚至于低估了,比如包括民间的自有住房,可能很多租赁的额度规模已经比较大,但是并没有纳入统计体系里。这样类似的问题导致现有统计的GDP被低估,可能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存在被低估的问题。

  

  

  

    毛盛勇:

  

    首先纠正你一个观点。因为社会上也有一些学者说这个问题,说中国的居民自有住房没有纳入到GDP核算里面,这个是不对的。居民自有住房是什么意思?GDP是核算生产活动,比如在市场中租房子住要付租金,就核算进去了。还有一部分是住自己的房子,住自己的房子就没有市场交易行为发生,有人认为没有被纳入到GDP的核算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国在GDP核算中已经考虑了居民自有住房。自有住房的核算方法,国际上有多种,关键是要看是用成本法还是用虚拟租金法,用哪一种方法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中国居民自有住房的基本情况。

  

    第二,全国GDP核算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为什么这么说?我觉得有几条:

  

    一是我国GDP核算的方法和国际接轨,也是前沿的、科学的,具有国际可比性,这一点国际机构认可、国外同行也是高度认可的。去年,国家统计局根据联合国推出SNA2008,结合中国实际制定出了《中国国民账户体系2016》。去年和前年我们就把一部分能够带来预期收益的研发支出计入GDP,下一步还会进一步完善其他方面的核算。

  

    二是现在基础数据的质量在改进。这几年国家统计局推进联网直报,“四上”企业通过联网直报系统直接把数据报到国家统计局,中间市县省一级是没有办法修改和填报数据的,数据直接从起点到达终点。小规模企业是由国家统计局统一设计抽样方案,由国家统计局直属的调查队独立调查、独立上报。所以大块头的企业直接报给国家,小块头的企业是国家统计局直属的调查队进行科学抽样调查。所以基础数据的质量是在提高的。而且数据上报后,我们还要加大对统计数据的校验,包括对发现的异常值进行再检查,查找原因进行核实。还要进行数据严格评估,相关专业司和核算司都要对数据进行校验,应用相关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在数据收集加工集成的过程中有严格的过程质量管理。此外,统计执法更加严格,统计工作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优化,特别是中央出台《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真实性的意见》,以及《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后,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进一步优化了统计工作环境。所以,核算方法科学,基础数据质量提高,过程质量严格管理,再加上统计执法加强,全国GDP数据质量是可信的。

  

  

  

    讲一个简单的例子。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大家都有切身感受,国际社会也高度认可。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些变化和趋势。

  

    当然,要看到地方加总GDP跟全国GDP的数据还不完全衔接,但差距在逐步缩小,2016年地区加总GDP比全国要高3.6万亿,2017年进一步缩小。2019年将正式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制度,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各地参与。核算方法全国统一,基础数据清晰不重复,可以更好地实现地区数据和全国数据的协调,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为社会公众更多更好地使用统计数据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