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统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时评 > 正文

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 邮电通信新动能迸发

作者: 来源: 时间:2018-10-22

  

    湖北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是支撑湖北长远发展的“大底盘”。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适应引领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交通强国湖北示范区建设,祖国立交桥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现,新兴通信信息技术及应用成果不断涌现,邮政新业务加速度发展,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推动新时代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一、构筑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坚持“当好发展先行官、建成祖国立交桥”战略定位,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战略机遇,重点围绕构筑立体交通体系、完善现代内河航运、建设多式联运等措施,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步伐,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交通运输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客货运输总量规模迅速扩大,运输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综合交通体系形成。

    高铁线路形成通达全国态势。湖北有着百年铁路史,武汉是中国铁路的发源地之一,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自2002年京广高铁建设期间迅速加快。2017年,湖北境内拥有国家铁路主要干线15条,包括京广高铁、沪蓉(合武+汉宜)、武九客专和武咸、武冈、武孝城际等6条高速铁路,以及京广、京九、沪蓉(宜万)、焦柳、武九、汉丹、襄渝、宁西、漯阜9条既有普速干线。随着近年来高铁连线成网,既有运输能力得到释放,铁路枢纽城市武汉与周边相邻省会城市2-3小时抵达,与全国主要经济区中心城市4-5小时即可达到,初步形成了“货畅其流、人便其行”的交通新格局,高铁经济快速发展,为促进长江经济带资源共享、产业合理布局和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湖北境内铁路营运里程达4211.24公里,较1978年增加2771.24公里;其中高铁2583.36公里,占铁路营业总里程的61.3%。

    2014年中欧(武汉)班列开始常态化运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贯通亚欧大陆。如今,中欧(武汉)班列发展壮大,由2014年42列增加到2017年377列,开行数、发货总量、回程货量、实载率位均居全国前列,中欧(武汉)班列的通道运营能力及其背后的集货、服务能力已领跑全国,彻底改变了内陆地区外贸出口依靠沿海地区走向世界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格局。随着湖北境内高铁连线成网,“汉新欧”国际班列加密开行,集装箱快运、高铁快件、电商快递等多式联运释放货运能力,以武汉为中心,立足中部、通达全国的放射状铁路货运快速通道已经形成。

    路网通达功能显著提升。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公路里程短、质量差,通车里程仅4.55万公里,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省持续加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公路总里程迅猛增长,公路运输网络通达度显著提高。90年代结束了无一级公路的历史,2000年结束了无高速公路状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首次达569公里。经过40年的建设发展,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武汉等大中城市为中心,“干支配套、网状连接、深度通达、功能齐全”的公路运输网络,实现了100%的县市通国道,100%的乡镇通国省道,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客运道路全面达标,2015年率先在全国实现全省村村通客车的战略目标,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的ETC覆盖率达100%。2017年全省公路营运里程达到26.95万公里,比1978年净增22.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252公里,比2000年净增5993公里,“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武汉市入选全国首批“智慧交通”、“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全省公路总里程、农村公路总里程进入全国前3名,推出了“最美水上公路”、最美“壁挂公路”、“畅安舒美”示范公路等一批生态环保示范路品牌,宜巴高速率先在全国获得全球道路环境类成就奖,湖北境内已建成跨长江桥梁24座。

    水运建设生机勃勃。湖北擦亮长江这一“黄金水道”名片,持续改善内河航道条件,进一步完善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航道网络,加快建设汉江梯级枢纽,汉江碾盘山以下航道提升为千吨级航道,江汉运河全面贯通,通航条件大为改善。2017年全省内河航道里程达到9066公里,高等级航道达到1930公里,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进入全国前3名。支持多式联运发展,武汉、黄石两个项目先后列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江海直达常态运营,交通物流成本有效降低。2012年起,武汉新港积极推动武汉阳逻港至上海洋山港的江海直达航线72小时直达,吸引长江中上游城市货源来汉中转,成功打造中西部地区最佳“出海口”。2014年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标箱,成为长江中游第一大港、全国内河最大汽车滚装港口,跻身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2017年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迈入世界一级内河港口行列。武汉新港与汉欧班列“铁水联运”,西接“一带”可达西欧、中亚,东进“一路”可抵日韩、东盟,承接了全省80%外贸运输任务。

    水路物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武汉、宜昌、荆州、黄石、襄阳五大枢纽港扩能增效,沙洋港、钟祥港、仙桃港先后建成投产。集装箱吞吐量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7年全省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7万标箱,箱量创历史新高;全省港口吞吐量达到3.69亿吨,其中长江干线完成港口吞吐量3.2亿吨。

    民航发展格局得到极大拓展。改革开放初期,湖北航空事业十分落后,机场设施简陋,运力低下,空运物资和旅客十分有限。1998年7月,湖北民航开通首条武汉始发的国际航线,民航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17年,全省拥有民用机场6个,民航机场体系渐具规模,航线网络覆盖率大幅提高,航空运输保障能力快速提升。其中,中部最大的国际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拥有基地航空4家,通达国内外航点总数119个,中国国内城市72个,国际及地区城市47个;拥有国内外航线总数170条,中国国内航线117条,国际及地区航线53条。2017年,武汉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1312.9万人次,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262.63万人次,多年保持中部第一;货邮吞吐量18.5万吨,运输起降架次18.3万架次。

    (二)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客货运量快速增长。

    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改革开放40年,湖北交通运输设施设备和运输能力实现量质齐升。2017年,湖北民用汽车保有量683.4万辆,是1978年的104.4倍;铁路机车1002台,是1978年的3倍,其中电力机车755台,内燃机车247台。在交通设备数量增长的同时,各类运输设备加快更新换代,向高质量、多功能、高科技方面发展。铁路运输开启高速牵引时代,动车组列车“复兴号”时速达到350公里,2017年,湖北铁路复线率达84.0%,电气化率达95.7%。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在私家车、公交等领域逐步推广,鼓励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推广三峡船型、江海直达船型和节能环保船型,民航运输飞机机型舒适度和安全性不断提高,绿色交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交通运输量大幅增长。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运输设备升级换代,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升,带动旅客及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大幅增长。2017年,全省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10.67亿人,旅客周转量1601.97亿人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8.9倍和23.1倍;完成货运量19.08亿吨,货物周转量6589.58亿吨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18.7倍和23.4倍。

    运输服务质量全面提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湖北加快了建设智慧交通的步伐。铁路、公路、航空客运互联网售票等信息化服务全面普及,全省城镇客运实现省域联网售票,城区公交站点实现500米覆盖,武汉率先开通了轨道交通,定制公交、商务快巴、旅游专线等多元化交通服务,更好地满足了旅客出行需求。多式联运、无船承运、无车承运等货运组织新模式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便捷、高效的货运服务体系。

    二、邮政业持续快速发展,快递业异军突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消费不断转型升级,作为基础服务业的邮政行业的社会需求迅猛增长,行业活力竞相迸发,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快递业等新兴业务快速崛起,成为推动邮政行业健康发展的新动能。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丰硕。改革开放初期,湖北邮政网络基础较差,网点稀少,设备陈旧,邮政运力主要依靠铁路客运加挂邮政车厢和汽车货运,寄递能力和效率低下。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湖北邮政行业已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多种运输形式综合利用,连接城乡、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邮政网络,邮政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我省邮政营业网点由1978年的2210处增加到2017年的1.42万处,其中设在农村5374处。邮政业务总量由1978年的不到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65.7亿元。2017年全省邮路总长度19.9万公里,比2007年增加10.7万公里;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完成8.2亿件,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11.7亿元,完成函件业务量6780.4万件,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96.4亿元;全行业平均每一营业网点服务面积为12.7平方公里,平均每一营业网点服务人口为0.4万人。

    (二)快递业异军突起,服务电商迸发新动能。

    快递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1980年,中国邮政开办特快专递业务开启快递业先河,快递业市场逐步放开,快递逐步取代传统邮政包裹,成为人们寄递物品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分拣等关键性技术在电商领域的加快应用,重点快递企业推出供应链、云仓、快运解决方案等新产品,即时递送、代收代投等个性化服务为城市寄递服务提供有益补充,进一步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快递业务快速增长,服务质效不断提升。1988年我省完成快递业务量仅3.4万件,2017年达到10.1亿件,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19.1亿元,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行业总收入的比重高达60.6%。

    三、通信业跨越式发展,光联万物迈出坚实步伐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移动电话的普及应用、宽带网络的技术革新和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湖北通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一)通信基础设施突飞猛进,通信能力大幅提升。

    通信技术不断突破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在固网通信和移动通信等领域不断创新,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光通信方面,光纤宽带加快普及,光纤入户已成为城市家庭“标配”,2014年4G时代来临,移动互联网日趋成熟,手机视频、高清直播、网络电商等创新业态层出不穷,武汉·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的步伐不断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交叉创新和跨界融合,光联万物迈出坚实步伐,未来有望在5G建设和应用上进入全国第一梯队。2017年,我省局用交换机达到408.4万门,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42.1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长度达到3.2万公里,互联网端口达到2605.5万个,移动基站达到21.1万个,其中3G基站达到4.5万个,4G基站达到11.4万个。全省所有行政村实现宽带和光纤通达,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村村通光纤”。

    (二)电信用户规模不断壮大,互联网经济迸发活力。

    电信用户规模持续壮大。改革开放之初,全省电话用户较少,电话普及率较低,移动电话更是稀罕之物。1998年以来,电话迅速进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移动电话迅速普及。全省电话用户由1998年的579.05万户达到2017年的5652.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为658.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4994.1万户,电话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95.8%和84.6%。累计发展3G电话用户356.3万户,4G电话用户3567.0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4994.1万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4038.9万户。

    互联网用户爆发式增长。2017年全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1242.9万户,宽带用户人口普及率27%,中部排名第一。其中城市宽带接入用户979.5万户,20M以上用户占比为94.3%;农村宽带接入用户263.4万户,4M以上占比为21.1%。全省50M以上用户占比达62.2%,100M以上用户占比达38.6%。

    电信业务总量快速增长。随着移动电话、网络、移动和固定宽带用户等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用户规模持续壮大,拉动电信业务总量和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我省通信业共完成电信业务总量857.9亿元,电信业务收入444.9亿元,其中非话音业务收入达到347.3亿元,占总收入的78.0%。

    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随着网络提速降费和“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各领域跨界融合和深度应用,催生一系列“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等数字经济呈现蓬勃良好发展势头。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蓬勃发展,湖北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综合国力的增强。展望未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必将为助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