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统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数据 > 正文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外贸发展报告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时间:2022-10-20

  外贸发展量质齐升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外贸发展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加速演变的世界格局以及新冠疫情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重庆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促进外贸稳增长,培育改革开放新动力,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拓展参与国际合作新空间,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市对外开放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内陆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外贸规模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持续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2013年、2014年、2020年、2021年,货物进出口值相继跨越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8000亿元台阶。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值为8000.59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10.1%,高于全国水平4.8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1.4%提高至2.0%,进出口总值排全国第11位、西部第2位。其中:出口5168.33亿元,年均增长8.7%,高于全国水平2.8个百分点;进口2832.26亿元,年均增长13.3%,高于全国水平8.6个百分点。

  图 2012-2021年重庆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元、%

  

  二、开放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贸易方式结构持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抢抓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调整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壮大加工贸易产业链,电子制造产业实现了从垂直整合向水平整合延伸,电子产业在全球竞争力稳步提高,带动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21年,重庆实现一般贸易进出口2687.56亿元,比2012年增加923.64亿元,年均增长10.9%;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3630.02亿元,比2012年增加2536.79亿元,年均增长14.3%;新型贸易模式快速增长,实现保税物流进出口1651.71亿元,比2012年增加1234.92亿元,年均增长16.5%。

  三、民营企业增势强劲,主体动能进一步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外贸实体经济新动能进一步增强。

  (一)外贸主体不断壮大,经营活力持续增强

  重庆深入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外贸企业活力明显增强。2021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3756家,比2012年增加1477家,年均增长5.7%,其中:进出口值亿元以上企业共425家,比2012年增加116家,年均增长3.6%。

  (二)民营企业对外贸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

  2021年,重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值分别为3493.96亿元、675.54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1915.78亿元、469.9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9.2%、14.1%,对全市外贸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7.2%、11.0%,较2012年分别提高18.2、8.1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825.06亿元,比2012年增加2249.62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10.4%。

  四、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外贸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加快建设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外贸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一)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较快增长

  2021年,重庆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比2012年增加2834.54亿元,年均增长16.9%,占全市出口值比重由2012年的38.0%提高至72.7%。2021年,机电产品出口4721.88亿元,比2012年增加3120.84亿元,年均增长12.8%,占全市出口值比重由2012年的65.7%提高至91.4%。2021年,笔记本电脑出口值突破2000亿元,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汽车(包括底盘)、内燃机摩托车出口值分别比2012年增加82.59亿元、42.2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1%、3.9%,出口值分别排全国第五位、第一位。

  (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提速

  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加速转型,带动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明显。2021年,重庆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840.79亿元,比2021年增加1312.58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14.9%,占全市出口值比重由2012年的57.2%提高至65.0%;机电产品进口2065.09亿元,比2012年增加1342.65亿元,年均增长12.4%。

  (三)消费产品进口明显加快

  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品质不断提升,带动消费升级类进口产品较快增长。2021年,重庆汽车(包括底盘)进口44.54亿元,年均增长56.7%;农产品进口154.45亿元,比2012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6%,其中:牛肉、干鲜瓜果及坚果进口值分别比2012年增加14.82亿元、65.57亿元,乳品年均增长1.4倍;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进口值比2012年增加22.10亿元,年均增长1.8倍。

  五、外贸合作深化拓展,市场布局更加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认真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出台了优化贸易结构、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外贸市场不断巩固拓展,贸易交往更加紧密高效。

  (一)外贸伙伴对象更趋多元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努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深耕东盟、“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积极举办重庆出口商品东盟展、非洲巡展等系列活动,组织企业赴欧洲、东盟、南美、中东、日韩等国家地区参展,不断提升“重庆造”产品影响力,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2021年,重庆与2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伙伴关系。

  (二)对东盟、欧盟、美国等贸易伙伴进出口稳步增长

  2021年,重庆对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值分别为1292.33亿元、1239.79亿元、1199.35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672.38亿元、551.55亿元、611.43亿元,2013-2021年年均分别增长8.5%、6.8%、8.2%;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持续深化,进出口值从2012年的1015.49亿元增加至2207.01亿元,年均增长9.0%;对韩国、日本、印度、俄罗斯进出口值分别比2012年增长5.4倍、1.9倍、2.1倍、4.5倍,年均分别增长23.0%、12.4%、13.3%、21.0%。

  (三)区域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实施与东盟经贸合作行动计划,深入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持续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2021年,重庆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2368.10亿元,比2012年增加1476.50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11.5%。智博会、西洽会、中新金融峰会等对外开放平台影响力持续增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能级不断提升,重庆“忠橙”等农特产品常态化供应东盟市场,区域合作效能进一步显现。

  六、外贸区域融合加快推进,协调发展格局初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区域贸易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外贸融合创新发展,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作用更加突出。

  (一)双城经济圈外贸合力显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外贸融合发展成效显现。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持续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2021年联合推出“‘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模式”,首次实现电子口岸用户认证服务跨关区通办,同发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在全国率先使用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品牌,联合开行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推动成渝国际班列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西部内陆对外开放高地中发挥更大作用。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出口值比上年增长19.8%,其中:重庆区域进出口7930.91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10.1%。

  (二)“一区两群”外贸协同发展

  重庆各片区积极发挥优势,分别依托长寿西药、涪陵榨菜、璧山汽车及零部件、九龙坡有色金属等优势外贸产业,彰显特色协同发展。2021年,重庆主城都市区进出口7874.84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10.2%,龙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中:中心城区、主城新区进出口值分别比2012年增长1.4倍、1.9倍,年均分别增长10.0%、12.5%。2021年,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步伐加快,进出口55.73亿元,年均增长2.5%;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城乡协同发展有力有效,进出口70.02亿元,年均增长9.6%。

  (三)外贸发展带动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创新完善城乡外贸融合发展机制,提升外贸综合服务质量效益。2021年培育首家一般认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聚焦重点消费品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带,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品牌效应,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农业,推动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发展,拓宽云阳三峡阳菊、潼南柠檬等优质农产品出口。

  七、开放平台创新发展,外贸新动能加快集聚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不断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国际资源要素集聚能力持续增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功能逐步彰显,开放平台外贸新动能进一步集聚。

  (一)制度创新赋能跨境贸易便利化

  坚持推进制度型开放创新,在全国率先探索以铁路运单物权化、多式联运“一单制”为重点的陆上贸易规则,全力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积极推行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大幅压缩货物口岸停留时间;牵头探索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一单制”通关,提高新通道货物转关效率,多式联运集装箱转运时间压缩48小时。

  (二)开放平台外贸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2017年获批建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持续围绕自贸试验区探索联动创新区和协同开放示范区,高标准实施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加快建设两江新区,协同推进开放口岸和综合保税区建设。2021年,重庆成为西部首个可办理化学药品首次药品进口备案的口岸城市;获批建设万州综合保税区和永川综合保税区,全市综合保税区增至6个,西永等4个已开关运行综合保税区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8.7%,对全市外贸增长贡献率为65.3%,西永综合保税区、原两路寸滩综合保税区1进出口值分别居全国综合保税区第4位、第7位。

  (三)外贸物流通道建设提档加速

  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重庆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3条国际物流通道“Y”字型节点优势发挥明显,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成效日益凸显。中欧班列(渝新欧)已稳定运行线路近40条,成功开行渝满俄、中老铁路(重庆—万象)等国际货运班列。2021年,重庆航空、水路、公路、铁路运输进出口值,分别比2012年增长3.3倍、16.2%、5.6倍、6.9倍,年均分别增长17.6%、1.7%、23.3%、25.9%,外贸供应链物流通道更加稳定通畅。

  在新的历史起点,重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奋力开拓重庆外贸发展新征程。

  

  附注;1.2022年1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重庆两路寸滩综合保税区”调整更名为“重庆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

  

  


原文链接:http://tjj.cq.gov.cn/zwgk_233/fdzdgknr/tjxx/sjjd_55469/202210/t20221014_111877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