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重庆人口发展报告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时间:2022-09-09
春风化雨十年路 人口发展谱新篇
——十八大以来重庆人口发展报告
十八大以来,重庆人口始终保持均衡发展态势。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结构持续调整;人口流动更为频繁,人口净流出状况改善;人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文化素质健康状况均衡发展。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结构优化调整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八大以来,重庆常住人口总量实现平稳增长。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3212.43万人,比2011年增加268.00万人,增长9.1%,年均增加26.80万人,年均增速0.9%,快于同期全国水平0.4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人口1625.22万人,占总人口50.6%,女性人口 1587.21万人,占总人口的49.4%,总人口性别比102.39。多年来,重庆人口性别比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性别结构保持总体稳定态势。
二、人口结构持续优化,人口发展更趋协调
十八大以来,重庆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在发展中持续调整,人口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一)性别结构总体保持平稳,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
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625.22万人,占总人口50.6%,女性人口 1587.21万人,占总人口的49.4%,总人口性别比102.39,与2011年基本持平。多年来,重庆人口性别比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性别结构保持总体稳定态势。
随着国家对生育政策的适时调整,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得到根本改善。2021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94,比2011年下降3.56。
(二)青壮年人口规模稳中略增,人口红利助推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净外出趋势放缓,受人口总量稳步增长加的影响,青壮年(15-64周岁)人口(15-64岁)总量稳中略增,由2011年的2085.26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2151.04万人,增加65.78万人。
虽然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全市总扶抚养比有所上升,但当前全市劳动力资源仍然较丰富,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并助力全市经济发展,是十八大以来重庆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人口城乡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进程迈上新台阶
2021年,重庆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259.13万人,比2011年增加640.42万人,增长39.6%,年均增加64.024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953.30万人,减少372.42万人,年均减少37.24万人。
城镇人口的稳步增长,促使人口城乡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调整,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进程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0%,达到70.32%,比2011年提高15.34个百分点,领先全国平均水平5.60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8位,中西部地区首位。十八大以来,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升1.53个百分点,增速高出全国同期水平 0.24个百分点,重庆城镇化水平已达到了城市化城镇化的稳定阶段。
图1 2012-2021年重庆市城镇人口及城镇化率
单位:万人、%
(四)人口集聚效应明显,各区域人口差异化发展
随着全市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显现,虹吸效应强劲,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2021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38.99万人,比2011年增加244.69万人,增长30.8%,占全市人口的比重由2011年的27.0%提高到2021年的32.3%,提高5.3个百分点,是全市人口增长最多、增速最快的区域。
主城新区作为全市重点发展优势区域,常住人口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主城新区常住人口达到1079.64万人,比2011年增加49.54万人,增长4.8%。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始终坚持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2021年该区域常住人口为807.62万人,比2011年减少27.29万人,下降3.3%。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作为筑牢生态屏障、促进文旅融合、联动周边发展上先行先试的区域。2021年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常住人口为286.18万人,比2011年增加1.06万人,增长0.4%。
三、人口流动更为频繁,人口净流出状况显著改善
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交通条件更加便捷畅通,全市人口流动更为频繁,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一)人口集聚能力增强,外出市外人口规模逐年缩减
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向好,重庆本地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多,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市外出市外人口为412.56万人,比2011年减少99.13万人。
(二)市内流动人口规模成倍增长,跨区县流动更趋活跃
外出人口市内流动日趋活跃,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重庆市内流动人口规模达到1123.55万人,是2011年的2.2倍,年均增速为8.1%。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倾向于在市内流动。
(三)市外人口来渝意愿增强,市外外来人口规模稳步壮大
近年来,重庆对外省市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市外来渝人口规模一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1年市外外来人口数量达到222.77万人,比2011年增加98.25万人,增长78.9%;市外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也由2011年的4.2%上升到2021年的6.9%,增加2.7个百分点。
(四)人口净流出规模大幅下降,人口净流出状况显著改善
在市外外来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规模“一增一减”的共同作用下,重庆净流出人口规模始终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显著改善,“近者悦,、远者来”的人口流动格局逐渐形成。人口净流出规模由2011年的387.17万人减少至2021年的189.79万人,减少51.0%,年均减少19.74万人。
四、人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文化素质健康状况均衡发展
(一)人口文化素质全面提升,高学历人口大幅增长
高学历人口占比持续提高。在15周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由2011年的10.2%提高到2021年的19.1%,提高8.9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比由16.3%上升到18.9%,提高2.6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比由36.5%下降到32.0%,下降4.5个百分点;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比则由37.0%下降至30.0%,下降7.0个百分点。总体上呈现出高学历人口占比显著提升,低学历人口占比下降的趋势。
2.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2021年,全市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88年,比2011年的8.84年提高1.04年,达到高中文化程度。主要劳动年龄(20-59周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动年龄(16-59周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0.79年和10.97年,,比2011年提高0.92年和1.00年。
图2 2011年和2021年重庆15周岁及以上人口文化构成
单位:%
(二)人口健康水平逐年提升,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8.56岁,比2010年提高2.86岁,比全国平均水平77.93岁,高0.63岁,。接近美国同期水平(79岁)。其中,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5.86岁,提高2.70岁;女性为81.64岁,提高3.04岁。
2020年重庆常住人口预期寿命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十位,比2010年前进3位,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一。与此同时,重庆人口预期寿命与北京、天津、上海的差距也由2010年的4.48、3.19和4.56岁缩小到3.93、2.74和 3.99 岁;与东部其他地区(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海南)的差距也有不同幅度的缩小。
原文链接:http://tjj.cq.gov.cn/zwgk_233/fdzdgknr/tjxx/sjjd_55469/202209/t20220908_110923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