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3年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作者:佚名 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时间:2023-07-12
(2023年6月15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从刚刚公布的数据来看,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您如何评价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5月份,经济运行总体上延续恢复态势。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和消费价格总体稳定,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发展质量继续提升。5月份,生产需求主要指标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主要由于上年同期基数抬升影响,剔除基数因素影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去年4月份国内经济受疫情冲击影响比较大,5月份以后经济呈现明显回升态势,相应基数明显提高。5月份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产供给持续增加。服务业较快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服务需求持续释放,带动服务业增长。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1.7%,保持较快增长。“五一”假期效应带动,加之上年基数较低,接触型服务业增长较快。5月份,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9.5%。工业生产稳步恢复。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扣除上年同期基数升高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速比上月有所加快。从环比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63%,环比由上月的下降转为增长。
二是消费和投资逐步恢复。市场销售平稳增长。随着消费场景拓展,居民外出购物增加,市场销售继续扩大,服务性消费较快增长。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其中餐饮收入增长35.1%。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5%和6%,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外贸韧性继续显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整体增长乏力。面对外需收缩的困难局面,我国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稳定传统贸易伙伴的外贸市场,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效果持续显现。5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5%,与部分新兴经济体外贸下降形成鲜明对比。1-5月份,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四是就业和消费价格总体稳定。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岗位招聘需求增加,劳动参与率提升,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消费需求稳步恢复,市场供给持续增加,供求关系基本稳定,消费价格保持总体平稳。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0.6%,保持基本稳定。
五是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动能继续成长。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较快发展。1-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1.8%,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投资结构优化。消费升级步伐稳健,高水平供给能力加快形成。1-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5%和1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绿色转型持续深入。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相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1-5月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7%和57.7%,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也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恢复向好,但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加力。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整体好转,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谢谢。
路透社记者:
通过5月份数据,您能不能展望一下二季度和全年的趋势?今年5%左右的目标是否还能实现?现在,尤其是环比数据,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这种情况,您觉得需要出台一些稳增长政策吗?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从5月份情况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环比增速有不同程度改善。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前期受到压抑的生产需求出现了反弹。从各国情况看,经济运行恢复常态化运行后,都会出现反弹的情况。经济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后,会逐步进入稳步恢复阶段。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会快于一季度,到了三、四季度,随着基数提升,经济运行会回到常态化增长水平。从全年看,经济实现全年预期发展目标有很多有利支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费拉动作用逐步提升。今年以来,我国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增势良好。1-5月份,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餐饮收入增长22.6%。“五一”假期,居民旅游出行大幅增加,带动相关消费扩大。当前,就业形势总体改善,有利于居民增收,提高消费能力。各部门积极出台促消费政策,将提升居民消费意愿。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也有利于扩大消费。消费拉动作用增强,将有力促进经济恢复向好。
二是创新动能积聚增强。今年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生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发展新动能成长壮大。1-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1.3%,都保持较快增长;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多晶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4%和84.2%。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产品快速增长。1-5月份,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53.6%。创新发展动能增强,将有力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改革开放红利继续显现。今年以来,我国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稳定传统贸易伙伴贸易,积极扩大与RCEP、“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成效不断显现。1-5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7%,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13.2%。从利用外资情况看,1-4月份,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2.8%。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将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当然也要看到,目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仍显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政策收缩外溢效应显现,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价格走低,经营主体困难较多,经济恢复向好基础不牢。尽管面临压力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以来,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运行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总的看,前进道路上有困难有风险,但我国长期发展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创新能力增强,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克服困难,推动经济恢复向好。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请问发言人,怎样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理解青年人调查失业率的持续攀升?另外,想请问这一统计数据是如何获得的?能否反映当前青年人就业的真实情况?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对就业形势比较关注,同时对就业数据也有一些讨论。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今年以来的就业情况,然后借此机会对就业统计情况也向大家介绍一下。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国民经济整体恢复向好,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失业率今年以来整体上呈现下降态势。分年龄看,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继续下降。5月份,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说明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而且还在改善。分群体看,进城务工农民工失业率继续降低。5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为4.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农民工就业总体向好。
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一是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对就业带动增强。今年以来,国内需求稳步扩大,消费带动作用增强,市场用工需求增加,促进就业形势整体好转。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比一季度明显加快。二是服务业增势较好,促进就业容量扩大。服务业就业容量相对于工业来讲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今年以来,接触型服务业快速恢复,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较快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1-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1%,有利于就业扩大。三是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助力就业改善。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就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也要看到,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高技能人才短缺,“求职难”和“招工难”并存,促进就业供需总量平衡、结构合理,仍需要加力。
关于您关心的青年人就业情况,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从总量看,初步测算,5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人总量大概有9600多万。16-24岁青年人很多是在校学生,未进入到劳动力市场,而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青年人有3300多万。这3300多万青年人中有2600多万人已经找到工作,大概有600多万人目前还在寻找工作。也就是说,青年人中失业总量总共600多万人。下阶段,随着经济持续好转,青年人就业有望逐步改善。
关于您关心的就业统计情况,借此机会也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就业统计主要是依托国家统计局劳动力调查。我国劳动力调查制度自建立以来,不断健全完善。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科学规范,与国际标准接轨,能够客观反映我国城镇就业情况。
一是我国失业率统计方法科学。我国按照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就业、失业的统计标准,将16岁及以上人口划分成三类,一类是就业,一类是失业,还有一类是非劳动力。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就业人口是指在调查参考期内,通常为一周,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一小时及以上和因休假、临时停工等暂时离岗的人。失业人口是指没有工作,在近期寻找工作,而且立即能去工作的人。这些人有工作能力、工作意愿,但尚未找到工作,属于失业人口。非劳动力是指16岁及以上人口既不属于就业人口也不属于失业人口的人。比如,没有工作意愿或失去劳动能力的人,这些不在就业和失业统计范围之中。比如前面谈到的青年人,有一些在校学生没有寻找工作,也没有工作意愿,是不会统计到失业率当中的。刚才我们说城镇青年人总量是9600多万,但实际在找工作的大概只有3300多万,其余部分属于非劳动力。有一些人,由于照顾家庭,不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也不在就业统计当中,这是国际通用的标准。调查失业率的计算,用的是失业人口除以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
二是我国劳动力调查严谨规范。前面谈到的是如何计算失业率,而调查数据是怎么来的?主要是通过劳动力调查采集就业情况基础数据得来的。从调查方法看,国家统计局每月在全国范围内抽取34万个住户开展劳动力调查,这些住户在我国31个省(区、市)的城镇和乡村范围内随机抽选,抽中的村委会或者居委会范围内的所有有人居住的永久性建筑物,临时性建筑物,比如工棚,都在调查样本范围内,抽样设计具有较好代表性。34万个住户中,大概有25万户是在城镇抽取,约9万户是在乡村抽取。从调查对象看,对于抽中住户中在调查时点居住的人口,不受地域、户籍、年龄等限制,都要接受调查。调查对象包含小微企业员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在内的所有人群;既包括本地户籍人口,也包括外来人口,比如进城务工或寻找工作的农民工。从调查内容看,既有按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关于就业、失业统计标准设置调查项目,也有根据我国国情设置的反映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等情况的调查项目。从调查方式看,国家统计局每月组织调查员使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入户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直接报送国家统计局。
三是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客观反映就业形势。我国城镇地区是非农就业的主要区域,非农就业和经济变动相关性较强,所以长期以来我国月度主要发布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从国际上看,非农就业更受关注。从我国情况看,农民工是我国一支重要的就业大军,农民工绝大多数都是在城镇地区非农就业,是统计到城镇调查失业率中的。农民工返乡的影响在城镇调查失业率中也有体现。比如,在沿海打工的农民工返乡回到中西部地区后,如果他回到家乡附近的县区或者镇就业,也还会在城镇调查失业率中反映;如果他回到乡村,会带来城镇就业人数的减少,对城镇调查失业率会有影响,但这部分人会在乡村调查失业率中有所反映。我国乡村地区主要以农业就业为主,经营农村家庭承包地比较普遍,失业率水平低于城镇地区。
总的看,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不会低估全国失业情况,能够客观反映真实就业情况。从历史看,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也客观反映城镇就业变化情况。比如2020年年初,受疫情冲击,城镇就业压力陡然增大,城镇调查失业率明显上升。随着各项政策出台,经济运行逐步稳定,调查失业率也逐步回落。从今年情况看,经济运行整体恢复向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回落。但也要看到,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部分群体失业率较高,这在失业率调查中也得到了客观反映。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方法、统计对象、统计标准与国际接轨,能够客观反映就业整体情况。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我们关注到,1-4月份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了20.6%,而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还在延续下跌的态势。请问PPI持续下行是否预示着工业经济还将持续走弱?国家统计局如何看待PPI和工业经济的走势,对复苏工业经济有什么政策建议吗?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您主要关心工业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工业企业利润也出现了一定下滑,但工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从5月份的情况看,工业生产克服市场需求偏弱,价格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总体上延续恢复态势。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比上月有所回落,主要是上年同期基数抬升的影响,剔除基数因素,工业生产基本平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业生产边际加快。从两年平均增速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2.1%,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从环比增速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环比增长0.63%,上月为环比下降。
二是装备制造业支撑明显。5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七成。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8%和15.4%。
三是大中型企业增长较快。5月份,规模以上大型和中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和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大中型企业总体稳定,对工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工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趋势明显。1-5月份,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9%,智能车载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7%和53.6%。
从下阶段看,工业生产仍然面临一定压力。主要是世界经济低迷,工业出口受阻;国内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部分工业行业生产低迷;企业经营困难较多,小微企业压力较大。但要看到,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工业体系完整,配套较为完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能力稳步提升。当前市场压力较大,我国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都需要一定时间,企业调整转型仍较为艰难,但总的来看,未来趋势发展向好。随着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产业升级扎实推进,新动能较快成长,对工业生产支撑不断增强。尤其是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各项促进制造业发展政策措施逐步显效,将有利于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比如,近年来我国积极支持新能源相关制造业发展,效果不断显现。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出口都实现大幅增长,市场竞争力稳步增强。
关于您提到的工业企业利润情况,我也想提一下。最近对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情况,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和财政部发布的数据走势有所不同,大家有些讨论。这主要是由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口径和财政部发布的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口径不完全一致。比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主要是工业企业,财政部发布的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既包括工业企业,还包括非工业企业。去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服务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今年以来,很多服务企业利润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改善,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相应带来两者发布的国有企业利润增速不太一致。谢谢。
中新社记者:
请问发言人,如何看待5月份国内消费市场的表现?从下阶段走势看,消费能否延续恢复态势?有哪些支撑因素?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消费增长对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从5月份情况看,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虽然比上月有所回落,主要还是上年基数抬升的影响,市场销售增势平稳。从累计看,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比1-4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从环比看,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0.42%,比上月有所加快。主要特点有:
一是服务消费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以来,居民接触型聚集型服务消费较快恢复,加之“五一”假期效应带动明显,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较快增长。5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5.1%,电影票房收入成倍增长;“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收入、营业性演出场次都是大幅增加。二是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恢复。商品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5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4.4%和27.4%。三是网上零售增长加快。1-5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8%,比1-4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持续较快增长,线上消费对市场销售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四是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持续增长。随着汽车销售进入旺季,部分地区加大补贴力度,汽车销售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2%,新能源汽车零售增长也比较快。总的看,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态势持续,有利于推动经济整体好转。
我国消费恢复向好,一是消费基本面长期向好。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城镇化对消费带动作用持续,乡村市场蕴藏较大潜力,消费增长空间广阔。二是消费支撑因素有利。今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改善,有利于居民增收;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有利于提升消费意愿。三是消费新动能较快成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消费增长注入新动力。相关数据表明,今年以来,以提供生活服务为主的平台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文旅消费、网上消费等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也要看到,目前消费增长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下阶段,要继续推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落实好促消费各项政策,积极恢复和扩大传统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谢谢。
界面新闻记者:
我们看到,5月份核心CPI同比涨幅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仅上涨0.6%。请问,统计局如何看待核心CPI长期低迷情况?后续核心CPI涨幅是否会逐步回升?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您关心的是价格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总体回落。从5月份情况看,CPI涨幅保持基本平稳。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主要特点有:
一是食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11.8个百分点,是影响食品价格涨幅扩大的主要因素。从猪肉价格来看,受市场供应充足、猪肉消费季节性减少的影响,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2%。
二是非食品价格涨幅略有回落。5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持平,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受国际油价下行和汽车降价促销的影响,工业消费品价格降幅有所扩大。5月份,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受假期后出行需求有所减少影响,交通、旅游等价格涨幅回落,带动服务价格有所回落。5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三是核心CPI保持基本稳定。5月份,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表明市场供求状况总体平稳。
当前,CPI涨幅总体低位运行,核心CPI涨幅也处于较低水平,是受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低迷,国内需求仍显不足,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总的来看是阶段性的。下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就业形势逐步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有利于扩大消费,将带动CPI涨幅回升。核心CPI涨幅目前总体比较低,总的来看是由于服务价格和过去相比涨幅较低。近些年由于受疫情影响,服务消费受到一定抑制,服务价格涨幅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是从今年情况来看,服务价格目前在逐步改善回升。今年以来随着服务需求的稳步扩大,服务价格呈现小幅回升态势。前5个月,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随着我国市场需求稳步扩大,生产供给逐步增加,供求关系有望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的看会保持温和上涨。随着经济运行恢复向好,价格涨幅会逐步回到合理水平。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5月PPI同比、环比均继续下降,这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如何研判下一阶段的表现?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体下行。从5月份情况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有所扩大,5月份PPI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扩大1个百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扩大。5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采掘工业价格同比下降11.5%,降幅比上月扩大3个百分点。
二是生活资料价格由涨转降。5月份,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1%,上月为上涨0.4%。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
PPI降幅扩大,主要是受到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的影响。一是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下行,对我国输入性影响逐步显现。5月份,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下降19.1%,降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12.2%,扩大2.3个百分点。二是部分行业国内市场需求仍显不足。我国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充足,而市场需求仍在恢复,相关价格下降。5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下降16.8%,降幅比上月扩大3.2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6%,扩大0.4个百分点。三是部分出口产品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受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波动下行以及行业周期性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出口产品国际需求减少,影响相关行业价格。5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1.7%,降幅比上月扩大1个百分点。此外,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也是影响PPI下降的重要因素。去年5月份,PPI同比上涨6.4%,处于较高水平。
PPI降幅扩大,加大企业经营压力,不利于企业效益改善。下阶段,要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生产和需求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带动工业品价格回到合理水平,促进工业平稳健康发展。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刚才发言人提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能否请您再展开一下介绍新动能的增长亮点?另外,您如何看待我国未来新动能增长潜力?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今年以来,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深入,创新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总的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产业高端化扎实推进。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发展,中高端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今年以来,国产大飞机成功商业化运行,神舟16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装备制造业发展向好,创新发展动能积聚增强,1-5月份,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
二是数字经济带动增强。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相关行业和产品增势较好。1-5月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1.3%;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品产量增长33.4%,这些都说明数字经济的带动作用稳步增强。
三是绿色转型持续深入。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转型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成效不断显现。1-5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7%、53.6%和57.7%。5月份,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0%以上,绿色转型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今年以来,以美食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直播带货、即时零售、首店经济等新商业模式热度不减,为消费市场增添活力。1-5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8%,比1-4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同时,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保持较快增长,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逐步增强。
从未来发展看,我国产业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将为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我们看到,刚刚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二三线城市环比小幅上涨或者持平。怎么看待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对下一阶段走势有何判断?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对房地产市场比较关注。今年2、3月份,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前期受到压抑的住房需求较快释放,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反弹。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到正常轨道,房地产市场也逐步进入常态化恢复运行。从5月份情况看,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但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开发建设仍比较低迷,房地产市场还在缓慢恢复。
从销售看,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0.9%,销售额增长8.4%,比1-4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从开发建设看,新开工建设有所减少。房地产市场缓慢恢复,房地产企业新项目开发意愿不强,1-5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2.6%,降幅比1-4月份扩大1.4个百分点。同时,竣工面积大幅增长,在“保交楼”政策带动下,各地加强对房地产重点项目调度,带动房地产竣工较快增长。1-5月份,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19.6%。受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房屋竣工面积增加影响,房屋在建规模减少。1-5月份,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6.2%,降幅比1-4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受此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有所扩大。1-5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2%,降幅比1-4月份扩大1个百分点。
从价格看,5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基本稳定。其中,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降势趋缓。
尽管房地产市场仍在恢复,但房地产市场目前还面临不少困难。从下阶段看,随着经济恢复向好,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显效,市场预期好转,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谢谢。
原文链接:http://tjj.shaanxi.gov.cn/zfxxgk/zcjd/202307/t20230711_22933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