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压力挑战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时间:2022-09-03
积极应对压力挑战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通报稿
江苏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的影响冲击,有效实施稳经济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生产需求边际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6909.1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2.6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5868.6亿元,同比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29387.9亿元,同比增长1.6%。
一、农业生产平稳向好,农产品保供基础扎实
上半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3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夏粮总产量1400.3万吨,比上年增加19.6万吨,同比增长1.4%。上半年,蔬菜总产量同比增长1.7%,瓜果产量增长3.2%。上半年,生猪出栏1155.8万头,同比增长8.5%;猪肉产量91.7万吨,同比增长8.5%;家禽出栏31731.4万只,同比增长13.3%;禽蛋产量98.6万吨,同比增长7.2%。
二、工业生产企稳回升,七成行业月度实现增长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其中6月份增长6.1%,比上月回升7.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上半年国有企业增长12.4%,股份制企业增长3.3%,民营工业增长4.6%。6月份民营工业增长8.4%,其中私营工业增长8.4%。分行业看,上半年列统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5%;6月份,有28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0%。6月份,累计增加值排名前十位行业中,有7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4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汽车制造业增长21.6%,医药制造业增长16.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从产品产量来看,上半年单晶硅、多晶硅、光纤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8.1%、35%和21.4%,光学仪器、发电机组、中成药产量增长53.2%、15%和14.7%。
三、服务业发展加快恢复,生产性服务业增势较好
上半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7.9%。1—5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比1—4月回升1.1个百分点。1—5月,列统的10个行业门类中,有5个行业门类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4%,增速比全部规上服务业分别高出8.5个、8.8个百分点。1—5月,全省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4.5%,占比较1—3月提高0.4个百分点。
四、市场销售逐步改善,新兴消费快速壮大
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51.7亿元,同比下降3.7%,降幅比1—5月收窄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长0.6%,增速比上月回升9.2个百分点。分商品类值看,上半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2%,烟酒类增长8.3%,化妆品类增长2.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8%,书报杂志类增长3.5%,中西药品类增长11.2%。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6倍,其中6月份增长3.4倍。网络消费持续快增。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350.4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高于全省限上零售额20.2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升,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比1—5月回升0.3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比一季度提高8.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2.3%,工业投资增长10.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上半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高于全部投资8.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投资排名前十位的制造业行业中有9个行业投资实现同比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30.4%,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3.6%,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8.7%,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3.8%。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4%,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1%。
六、对外贸易稳定向好,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26356.8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出口总额16619.7亿元,同比增长12.3%;进口总额9737.1亿元,同比增长6.2%。上半年,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15083.3亿元,同比增长10.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7.2%,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8272.9亿元,同比增长9%。
七、金融支撑力度增强,存贷款余额较快增长
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404804.7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3月末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09659.9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3月末提高0.6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195144.8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与3月末持平。
八、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
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1.8%。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8%,衣着价格上涨1.1%,居住价格上涨1.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9%,交通通信价格上涨6.2%,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0%,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2%。6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
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3%,涨幅比一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4、5、6月份同比分别上涨6.1%、5.1%、4.9%,涨幅持续回落。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7%,比一季度收窄1.9个百分点,其中4、5、6月份同比分别上涨10.5%、8.8%、7.8%。
九、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上半年,江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9元,同比增长4.8%。其中,工资性收入14995元,同比增长5.5%;经营净收入3368元,同比增长2.7%;财产净收入2782元,同比增长0.5%;转移净收入5183元,同比增长6.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62元,同比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5元,同比增长5.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08,比上年同期缩小0.03。
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9.67万人,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3%。
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增长动力持续优化
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增速高于规上工业6.9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1%,医药制造业增长7.7%。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升至48.9%。新能源制造业强劲增长。上半年,规上工业中锂离子电池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新能源整车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39.8%、33.5%、45.1%;充电桩、锂离子电池、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3倍、45.1%、26.8%、98.2%。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上半年,规上工业中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智能手机产量增长60%,服务器、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3%、11.6%;限上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6.7%、100.9%、8.4%。
总的来看,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全面发力,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回稳向好态势,尤其是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稳住了经济大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退,经济恢复不均衡问题仍较明显,部分领域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基础有待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持续推进稳经济政策落地见效,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夯实经济稳定恢复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4)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南京海关;金融存贷款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城镇新增就业数据来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夏粮总产量、生猪存栏出栏、能繁殖母猪存栏、居民消费价格、工业生产者价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其他数据均来自省统计局。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原文链接:http://tj.jiangsu.gov.cn/art/2022/7/22/art_4031_105501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1—7月全省经济运行简况
下一篇:1—5月全省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