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营业收入降幅扩大 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亟需动力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时间:2022-08-31
今年以来,内蒙古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受新冠肺炎疫情多发频发不利因素持续影响,部分文化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低迷,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持续减少,营业收入降幅较一季度进一步扩大,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整体情况
2022年上半年,内蒙古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147家,完成营业收入46.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10.3%,降幅较一季度扩大3个百分点。单位数量比上年同期(167家)净减少20家,同比下降12.0%,其中,退库文化企业33家,新入库13家。
分产业类型看,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呈“一平两降”,上半年文化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文化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亿元,同比下降35.5%;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下降2.6%。文化企业个数和从业人员人数均呈“一增两降”态势,文化批发零售业带动作用明显。企业个数方面,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42家,与上年同期(38家)相比增加4家,同比增长10.5%,其中,今年以来退库企业2家,入库企业6家;制造业法人企业8家,与上年同期(10家)相比因退库减少2家,同比下降20.0%;服务业法人企业97家,与上年同期(119家)相比减少22家,同比下降18.5%,其中,今年以来退库企业29家,入库企业7家。从业人员人数方面,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超七成,达到1.1万人,同比下降7.8%,占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71.8%;文化制造业从业人员1493人,同比下降9.1%,占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9.4%;文化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2993人,同比增长3.9%,占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18.8%。
分业态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中,内蒙古涵盖3类,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其中,互联网广告服务实现营业收入7003.6万元,同比增长12.8%;互联网搜索服务实现营业收入4509.9万元,同比下降3.6%;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90.1万元,同比下降3.7%。
分行业类别看,文化及相关产业九大类行业中,我区涉及的八大类呈“三增五降”态势,上半年内容创作生产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3.2%;创意设计服务5.6亿元,同比增长22.2%;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5.2亿元,同比增长38.1%;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6591.6万元,同比下降6.1%;文化传播渠道24.3亿元,同比下降7.0%;文化娱乐休闲服务8661.1万元,同比下降66.0%;文化装备生产1237.7万元,同比下降47.6%;文化消费终端生产7.8亿元,同比下降35.3%。
分盟市看,上半年呼包鄂仍为文化及相关产业主力军,企业数量占比排名在12个盟市中分列前三,其中呼和浩特市为42.9%、包头市为17.7%、鄂尔多斯市为10.9%。营业收入方面,12盟市呈“四增八降”态势,包头市、乌海市、通辽市和巴彦淖尔市等4个盟市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分别达到4.7亿元、0.3亿元、1.8亿元、0.7亿元,分别增长30.0%、9.4%、12.2%和66.1%;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等8个盟市营业收入出现下降,分别达到32.5亿元、2.6亿元、1.7亿元、0.8亿元、0.5亿元、0.8亿元、0.4亿元和458.0万元,分别下降13.6%、26.5%、12.1%、24.2%、16.1%、19.8%、5.0%和73.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结构单一,区域协调有待提升,企业普遍呈现“小”“散”“弱”的状态。
(一)文化产业盘子“小”,尚未形成规模
一是规模(限额)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数量少,全区文化产业体量小。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仅有147个,集约化水平较低,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依然较少,整体基础薄弱。二是大中型企业占比不足,全区文化产业企业规模小。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小微企业占比较大,产业活力不足,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尚未发掘。上半年,全区147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中,小微企业102家,占比69.4%;大中型企业45家,占比30.6%。其中,大型企业仅6家,占比4.1%。小微企业抵抗风险特别是抵御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能力相对较弱,一定程度影响全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三是中型、小型企业收入下滑明显,大型、微型企业拉动能力小。从企业经营情况看,上半年,大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2.5%,拉动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0.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比下降12.2%,下拉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速6.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下降27.6%,下拉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速7.9个百分点;微型企业3.9亿元,同比增长1.0倍,拉动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速3.8个百分点。四是企业生产经营低迷,退库风险高。从各企业今年以来营业收入情况看,上半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不足百万的15家,其中文化服务业企业13家,文化批发零售业企业2家,企业生产经营持续低迷,存在一定的退库风险。
(二)产业发展散,新业态带动力不强
一是产业结构不完整,发展存在缺口。上半年,文化及相关产业九大类行业中,我区仅涉及八大类,文化投资运行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二是新业态企业较少,带动能力不强。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中,内蒙古仅涵盖3类,共4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拉动规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速仅0.1个百分点。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文化游戏服务和文化终端智能产品制造等文化新业态存在短板。三是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导,抗风险能力不强。受疫情不利因素影响,以电影放映、景区游览、艺术表演等传统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整体下滑,下拉整体营业收入增速5个百分点。受疫情冲击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传统行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三)区域协调弱,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一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上半年,文化及相关产业集中在呼包鄂地区,其他9个盟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数量占比不足三成,营业收入占比仅为15.0%,文化区域发展协调性差,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二是部分盟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上半年,乌海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等6个盟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不足5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落实,做强培优文化企业
今年以来,我区制定了支持和鼓励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下一步,应立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特点和存在的突出困难,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工作,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同时,要充分发挥项目落地、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造船出海”与“引流入海”相结合,支持和鼓励文化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做强培优文化企业规模,全方位提升我区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文化新业态发展
聚焦内蒙古文化产业数字转型短板,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从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文化及相关产业要进一步融入数字消费大环境中,抢抓数字消费机遇期,提升培养文化新业态发展能力。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文化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影视、演艺、会展和休闲娱乐等企业向数字消费转型,加快文化消费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文化产业均衡发展
要根据城市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紧抓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有利契机,因地制宜挖掘乡村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结合文化数字化发展需要,打造一批具有城市特色、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平台,实现全区文化产业均衡发展。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tj.nmg.gov.cn/tjdt/fbyjd_11654/202208/t20220812_21025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