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问题解答
作者:佚名 来源:西藏自治区统计局 时间:2022-08-31
问1:GDP是如何进行核算的?
答: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最终成果。
生产法是从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公式: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收入角度来反映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国民经济各行业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公式: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核算公式: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理论上,通过三种不同方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果应当一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统计误差,统计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允许存在。
问2:GDP增长率是如何计算的?
答:GDP增长率通常指的是GDP不变价增长速度,它等于当期的不变价GDP除以上年同期同基期不变价GDP再减去100%。其中,我国不变价GDP采取分行业核算的方法,即先核算各行业不变价增加值,再将各行业不变价增加值加总得到不变价GDP。不同行业的不变价增加值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物量指数外推法、价格指数缩减法等。
问3:为什么要对GDP进行修订?
答:对GDP数据进行修订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世界各国GDP数据都不是一锤定音,一次核算就固定不变,必须根据更加完整、可靠的基础数据不断修订。
GDP数据需要大量的基础资料进行核算,基础资料获得的越充分、质量越好,GDP数据的准确性越高,越能比较好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GDP初步核算时,各国主要利用进度统计资料,采用相关指标推算的方法进行,是因为初步核算数据通常更注重时效性,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基础资料的完整性、详细性和可靠性。当之后获得了比较健全的基础资料时,就需要对以前核算的GDP数据进行修订,使其更加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实际情况。
此外,GDP核算的某些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的变化往往引起GDP数据的变动,如果不对历史数据做相应的修订,这些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变化前后的GDP数据就失去可比性和一致性。比如,全国经济普查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基础资料,利用这些资料计算出来的GDP数据与利用经常性资料来源计算的 GDP数据往往有一定的出入,就需要对一定时期的历史数据进行修订,以保持相应时期的 GDP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问4: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如何计算?
答:三次产业贡献率是指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等于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增加值增量均按不变价格计算。这就要求计算增量的前后两个年份应该是以同一个年份为不变价基期的,这样才能保证两个数据的可比性。我国自开始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以来,共有1952年、1957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10个不变价基期,因此计算三次产业贡献率时也应采用分段基期
问5: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三个数据之间有何差别?
答:按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分为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在统计数据中,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顺(逆)差等指标。在使用这些数据时,需要注意分清各指标之间的差别。
1. 最终消费支出中的居民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差别。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包括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支出,以实物收入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消费,自产自用的货物价值,银行中介服务支出,保险服务支出、自有住房服务支出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二者主要差别表现在:一是销售给居民的零售额包括了城乡居民建房用的建筑材料,而居民建房支出是投资,不属于消费。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服务性消费,例如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娱乐服务、自有住房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而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对这些非物质性服务的消费。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农民自产自用的农牧产品,而居民消费支出则包括对这些产品的消费。
2.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差别。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耐用消费品、小型工器具。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是核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主要基础资料来源。二者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土地购置费,旧设备购置费、旧建筑物购置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不包括这些内容。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城镇和农村非农户500万元以下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部分投资。三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产品的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方面的支出。四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房地产开发商的房屋销售收入和房屋建造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即商品房销售增值,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则包括这一内容。
3.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与海关统计的贸易顺(逆)差额的差别。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是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贸易是指实际进出口我国国境的各种货物总金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与海关统计的贸易顺(逆)差额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是统计范围不同,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只包括货物贸易差额,不包括服务贸易差额。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既包括货物贸易差额,也包括服务贸易差额。二是计价方法不同,海关统计的货物进口是按到岸价格计算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中的货物进口是按离岸价格计算的。货物到岸价格和离岸价格之间存在运输费用和保险费用等方面的差别。
综上所述,不能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三个统计数据直接套用或等同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绿色GDP2021/09/06 国民经济核算问题解答2021/08/11 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标准2021/07/08 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2020/11/09 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2020/11/09
原文链接:http://tjj.xizang.gov.cn/xxgk/tjbk/202108/t20210811_2544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绿色GDP
下一篇: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