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统计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讯 > 正文

你手捧着阳光走来——记“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宋瑞

作者: 来源: 时间:2018-10-22

    “是那个简陋的小屋,贮存着你到来时的梦想;是那棵弯弯的柳树,见证着你平日里的几多匆忙。你手捧着阳光走来,把村子里的树梢房舍照亮。莺飞鱼跃,善舞歌扬,你和乡亲们一起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是一首河南省息县第九小学校长张玉龙写给当地路口乡弯柳树村第一驻村书记宋瑞的歌,歌声在弯柳树村不时回荡。从一个省级贫困村到全省第一个“中华孝心示范村”,在宋瑞的带领下,弯柳树村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人心,改变民风,招商引资,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扶心,产业带动脱贫”的致富之路。

  

  扶贫先扶心 党建是根本

  

    六年前,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党组派宋瑞到息县弯柳树村驻村扶贫。刚到任,她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垃圾围村,孝道缺失,老人无人赡养,村民打麻将成风。更始料未及的是,争取来的30万元扶贫资金,过了一个月仍未有人领取。村民嫌烦:“直接给钱就行了。让我们养、让我们种,我们不会!”

  

    宋瑞懵了:“扶贫资金花不出去,这贫该咋扶啊?”

  

    比物质贫困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贫瘠和麻木。如果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懒”思想不改变,再好的扶贫政策也扶不了根子上的贫。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宋瑞下定决心,先从“穷根”拔起,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党建促脱贫。

  

    她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在租住的农家院办起了“传统道德文化讲堂”,开启“幸福人生讲座”。宋瑞的邻居骆同军与妻子边打工边照顾农田,年近九旬的老母亲独自住在老房子里无人照料。“传统道德文化讲堂”开课后,骆同军和妻子常去看热闹,慢慢听上了瘾。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好像缺失了什么,主动把老母亲接回自己家照料。而他的几个兄弟一看,也主动要求轮流把母亲接回家。

  

    像骆同军一样,从开始的观望、不听课,到后来抢着占座位听课;从“牌桌”到“课桌”,村民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变。宋瑞趁热打铁,在村里隆重表彰“十大好媳妇”“十大好村民”,他们的照片和事迹像明星和电影大片宣传画一样张贴在弯柳树村村民的墙上。

  

    民风的转变,让村庄变美。村民汪学华和几位热心村民成立了义工团,房前屋后的垃圾有人清了,村前村后的道路也有人扫了。村民由过去“要我富”,转变为“我要富”,正能量被不断激发出来。

  

    与此同时,宋瑞把带好一个村班子、抓好一支党员队伍,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精神,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从2014年开始,弯柳树村每年“七一”都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传德孝 感党恩 奔小康”“唱支山歌给党听”等主题党日活动,建立党员微信群,对在外打工的流动党员加强管理,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曾经瘫痪的村班子和党员队伍焕发出了生机,在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村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积极主动担当,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他们由衷地向村民号召:“乡亲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吧!宋书记六年驻村为我们引路,我们要抱成团,脱贫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有德此有财” 项目到村来

  

    “中华孝心示范村”“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河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新村”……接踵而来的一个个荣誉,让弯柳树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如何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变成村民实实在在的钱袋子?这成了宋瑞重新思考的问题。

  

    《大学》有言:“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宋瑞坚信,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义利观和荣辱观,财富就会随之而来。为此,她引导村民利用富余住房建起了富有农家特色的标准化餐厅、客房,开办“中华青少年德孝感恩乡村夏令营”,请来全国百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劳动模范讲课,吸引人们从城市到村体验农家生活,学习德孝文化。据不完全统计,郑州有上万人走进弯柳树村,每年全国各地上百名孩子到村里参加夏令营,仅德孝文化产业这一项,2015年至今已为村民创收200多万元。

  

    此外,宋瑞还组织村民成立乡村歌舞团,唱响基层爱国爱党正能量。村歌舞团被息县县委宣传部选为文化下乡优秀演出团队,并应邀到全国各地商业演出,成为村民创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之一。

  

    投资商来了,项目来了,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带着资金回村创业。仅2018年就有5家企业到村投资建厂,实施产业扶贫,可持续脱贫。

  

    依靠产业脱贫致富,一份实打实的成绩单展现在大家眼前——弯柳树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2000元左右,提高到2017年的6000多元;贫困户的数量也从2012年的146户625人,减少到今年的11户32人。

  

  使命唤担当 信念引未来

  

    2017年末,宋瑞的第二轮驻村扶贫时间即将到期。得到消息的乡亲们一下子都涌到了村部,他们送来锦旗,流着眼泪挽留。

  

    驻村以来,宋瑞探访贫困户的次数已经记不清了。乡亲们的家就像自己的家,甚至连厨房里蔬菜、粮食放在哪里,她都清清楚楚。每当从乡亲们沾满泥土的手中接过馍头,宋瑞就满心感动。

  

    1500万的生态有机农业项目,莲藕合作社,传统文化培训产业和养老基地……看着一个个企业家接连不断地来到村里投资,一个个项目在弯柳树村落地生根,宋瑞心里特别踏实。但对于家人,她却心存愧疚。

  

    “妈,您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这样的电话,宋瑞已经记不清接过多少回。

  

    2015年8月,第一轮驻村扶贫到期时,宋瑞的女儿即将生产,盼着宋瑞回去照顾。为把产业引进村里,带动乡亲拔掉穷根,不再返贫,宋瑞选择继续驻村。外孙女长大的过程中,她只能偶尔周末回去抱抱她。

  

    “要说不想家,那是假话。”宋瑞动情地说,“老家南阳有一句古话,‘别人的孩子拉一把,自己的孩子长一扎。’村里有这么多的孩子、老人、病人都需要照顾,我每帮他们一把,我们的孩子都会长一扎。就像《道德经》中说的那样,‘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越多帮助别人,自己越富有;越多给予别人,自己收获也越多!”

  

    秉持着这样一种信念,宋瑞第三次选择继续驻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冲刺,鏖战正酣,此时我怎能退下?怎能撤离一线?”

  

    放下女儿的电话,宋瑞在她的《扶贫日记》中写道:“我如此平凡,却有幸走上扶贫攻坚第一线,这不只是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也是上天赐予的福分。自古好事难两全,顾得了村里贫困群众这个大家,就顾不了远在400公里外郑州的小家,女儿对不起,请原谅妈妈!”

  

    宋瑞的真情付出,乡亲们都看在眼里。得知驻村第一书记第三次选择留下来,村民赵忠真在微信群中说:“知道宋书记又留下来了,我又高兴又伤心,忍不住哭了好长时间。宋书记又带着我们干了,我们村会更好;但是她又回不了家了,又得在村里受苦了。”

  

    但这一次,女儿和家人都理解了她。女儿说:“妈,你是在做一件大事,我们都支持!”

  

    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宋瑞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宋瑞谈的最多的是“感恩”:“我做的还太少,而组织给我的荣誉已很多。我有信心和乡亲们一起,再大干三年,把弯柳树村建设成脱贫攻坚的样板村、文化自信的示范村、乡村振兴的试点村。到2020年,向党中央交出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小康村、文化村、良知村、幸福村!”这是宋瑞的理想,更是她一份无怨无悔的承诺。(记者 时晓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