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位司局长撰文解读2018中国经济半年报
作者: 来源: 时间:2018-07-25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8日讯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10位司局长(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董礼华、工业司司长文兼武、农村司司长黄秉信、贸易外经司司长孟庆欣、投资司巡视员赵培亚、城市司司长赵茂宏、服务业司司长许剑毅、能源统计司副司长王益烜、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有捐、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李希如)撰文解读2018中国经济半年报。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董礼华: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要求,我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升级,新动能持续显著成长,总体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比上年同期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87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69299亿元,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27576亿元,同比增长7.6%,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
分季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201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比一季度略微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83亿元,同比增长3.2%,与一季度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91847亿元,同比增长6.0%,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15148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二、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升级
从三次产业构成看,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上半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3%、40.4%和54.3%,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2和0.3个百分点。上半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36.7%和60.5%,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贡献率分别下降0.3和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提高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23.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从行业构成看,与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发展较快,比重不断提高。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保持较快增长,三个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4%、9.7%和7.9%,领先于其他行业的增长,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0%、2.8%和4.5%, 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或持平。
从需求结构看,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消费不断升级,贸易结构不断改善。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分别增长6.8%、8.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和1.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3.1%,大大快于全部投资的增长。在社会消费品零售中,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家电、通讯器材和化妆品类商品增速加快,分别增长10.6%、10.6%、14.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2、0.5和2.9个百分点。贸易结构不断改善,一般贸易的占比为59.0%,比去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而加工贸易的占比为26.4%,比去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0%,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4.1%。
三、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提高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9%。与上年同期相比,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上升14.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表明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的影响,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下降3.2个百分点。因货物贸易的顺差大幅收窄,而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影响,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下降11.0个百分点。
四、新动能持续显著成长
上半年,新动能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4.9、2.5和2.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光纤、智能电视等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均超过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中,1-5月,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1%,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4%,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4和4.5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9.8%,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9%,分别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4和21.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董礼华)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司长文兼武: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结构继续优化升级
今年上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产能利用率提高,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新动能增长较快,呈现出运行平稳、稳中有优的特点。
一、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行业增长面扩大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速较一季度放缓 0.1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生产增速处于合理区间。
行业增长面扩大。上半年,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面达到92.7%。其中,汽车、烟草、医药、专用设备、计算机、电力等行业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0.1%、10.7%、10.9%、11.1%、12.4%和10.3%。
多数产品保持增长。上半年,在统计的59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82种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到64.7%。其中金属集装箱、金属轧制设备、电子元件、彩色电视机、空调等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2.5%、27.5%、21.5%、15.1%和14.4%。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产能利用率提高
随着化解淘汰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切实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供给结构明显改善,产能利用率回升。上半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8%,比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41个大类行业中,比一季度上升的有26个行业。
二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3.3%,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环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9%和88.8%,比一季度分别回升1.7和3.2个百分点。
二季度原材料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5.5%,比一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4%和78.5%,分别比一季度回升4.3和1.6个百分点。
二季度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8.8%,比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仪器仪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分别比一季度回升1.3、1.7和5.1个百分点。
三、工业生产结构优化,新动能增长较快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较快,比重上升。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0%,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5个百分点,占比为32.5%,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0个百分点,占比为18.3%,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机、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88.1%、16.9%、23.9%、10.7%、15.0%和8.6%。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黄秉信: 上半年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今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一、夏粮获得较好收成,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
(一)夏粮总产略减,农业结构调整和气候是主因。
根据对夏粮主产区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和对非主产区的重点调查初步推算,2018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774亿斤[农业生产相关数据均依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比上年减少61亿斤,下降2.2%。其中,小麦产量2567亿斤,比上年减少62亿斤,下降2.4%。今年夏粮产量虽然比上年略减,但仍算好收成。
夏粮播种面积稳中略减。受各地调整农业结构以及上年秋冬播期间部分地区遭遇持续降雨等因素影响,全国夏粮播种面积4.01亿亩,比上年减少246万亩,下降0.6%;其中,小麦3.51亿亩,比上年减少257万亩,下降0.7%。
夏粮单产下降。受气候条件整体较差和灾情同比偏重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国夏粮单产为346公斤/亩,比上年减少5.5公斤/亩,下降1.6%。其中,小麦单产为366公斤/亩,比上年减少6.1公斤/亩,下降1.6%。
(二)冬油菜籽总产下降,播种面积减少是主因。
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冬油菜籽总产量为1185万吨,比上年减少23万吨,下降1.9%。其中,冬油菜籽播种面积为586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33千公顷,下降2.2%;单产为2022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7公斤/公顷,提高0.4%。
(三)早稻播种面积继续缩减,中稻和一季晚稻面积增加。
由于部分农户选择“双改单”,初步统计,早稻播种面积继续减少。全年总的趋势看,由于早稻播种面积减少,预计中稻和一季晚稻播种面积增加,双季晚稻减少。此外,据国家农业气象中心资料,早稻播种以来,产区大部时段光热充足,整体气候条件有利于早稻生长,早稻单产有望较上年增加。
二、畜牧业生产略有增长,结构继续优化
(一)猪肉产量增长,市场供应充足。
上半年生猪市场供应充足。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34亿头,比上年同期增加397万头,增长1.2%;全国猪肉产量2614万吨,增加36万吨,增长1.4%。今年以来由于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养殖效益亏损,养殖户开始调减产能,生猪存栏减少,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09亿头,下降1.8%。
(二)牛羊肉产量平稳增长,牛奶产量增加。
随着消费升级转化,近年来牛羊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
推动牛羊生产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国牛出栏1879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16万头,增长0.9%;牛肉产量281万吨,增加3万吨,增长1.1%。上半年羊出栏1.31亿只,比上年同期增加85万只,增长0.6%;羊肉产量199万吨,增加2万吨,增长1.0%。6月底全国羊存栏3.13亿只,同比减少291万只,下降0.9%。牛奶产量1304万吨,增加8万吨,增长0.6%。
(三)家禽生产略有下滑,产品产量减少。
上半年家禽出栏58.79亿只,比上年同期减少2855万只,下降0.5%;禽肉产量902万吨,减少7万吨,下降0.7%;禽蛋产量1463万吨,减少6万吨,下降0.4%。
三、农产品价格下跌,部分产品波动较大
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2.2%。分类别看,呈现出“两升两降”的运行特点。上半年,农业产品和渔业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涨幅分别为2.3%和3.6%;林业产品和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下跌,跌幅分别为1.8%和7.8%。分品种看,主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涨跌互现,部分产品波动幅度较大。涨幅较大的玉米生产者价格上涨7.3%;牛上涨7.0%;羊上涨13.5%;家禽上涨9.8%;禽蛋上涨24.8%;跌幅较大的生猪下跌20.7%。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司长文兼武)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孟庆欣: 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2018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品市场商品结构、城乡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市场供给不断完善,消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的作用。
一、市场零售额较快增长,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4%,增速与1-5月份基本持平;其中二季度增长9.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受汽车类商品进口关税政策调整以及市场饱和度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汽车类商品增速明显回落,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扣除汽车类商品,按相同口径计算,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47.1个百分点。
二、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传统业态零售额增势不减
随着网络技术进步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网购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网上零售在上年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0810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31277亿元,增长29.8%,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20.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7.4%。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新兴业态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零售业企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以及日益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支撑下,超市、专业店等传统零售业态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不断涌现出更注重消费者体验、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跨界消费场景于一体的新零售业态。据测算,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9.5%,比上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包括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在内的限额以上单位实体零售业态零售额同比增长7.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超市、折扣店零售额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1.2和4.6个百分点,便利店和专业店保持10%左右的较高增速。
三、基本生活类商品平稳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加快
从销售商品的类别看,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服装、日用品类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2.6%,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3.3和3.6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也保持近10%的较快增长。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部分与消费升级相关的商品增长加快。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通讯器材和化妆品类商品增速同比分别加快0.2、0.5和2.9个百分点;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上半年,代表居民消费升级方向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销售同比增长9.7%,增速比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高4.2个百分点。
四、城乡市场发展更趋协调,乡村市场占比稳步提高
在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等因素带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随着农村地区交通、物流、通信等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和电子商务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于城镇,乡村市场占比逐步提高,消费市场城乡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5%,增速高出城镇市场1.3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4%,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
五、旅游需求较为旺盛,文化消费增长较快
随着居民出游方式多样性不断提高和旅游市场环境日趋改善,旅游需求较为旺盛,相关消费持续增长。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中心综合测算,端午节三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8910万人次,同比增长7.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7.3%。与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住宿和餐饮业增长较快。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7.3%和9.0%,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供给体系日益完善的带动下,我国文化类商品和服务消费较快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书报杂志类商品在上年同期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仍保持平稳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6.6%和7.2%。电影市场方面,端午档(6月16日-6月18日)三天全国累计综合票房约9亿元,与2017年端午档票房相比保持两位数较高增速。
六、消费品供应稳定,相关领域投资较快增长
消费品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汽车、医药、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都保持较快增长,明显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在消费转型升级的带动下,与消费直接相关的通信、文化体育娱乐和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7.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9.7%,教育投资增长11.2%,均明显快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平均水平。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传统实体零售有望保持回暖态势,新业态继续快速增长,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消费转型升级态势将会延续,我国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孟庆欣)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巡视员赵培亚:投资继续保持增长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的总要求,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投资继续保持增长、投资结构不断改善的运行态势,实属不易。上半年,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继续回升,投资结构不断改善。
一、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回升,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重不断提高
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8%,增速比1-5月份、一季度分别提高1.6和3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0.8个百分点,增速为2016年一季度以来最高。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6.8%,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0.3%,比去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3%,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8.5个百分点;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6.1%,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加快。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3.1%,增速比1-5月份、一季度分别提高3.4和5.2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6.3个百分点。其中,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66.3%,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业投资增长36.3%,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投资增长36.3%,集成电路制造业投资增长31.2%,电子电路制造业投资增长27.5%。
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态势良好,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逐年提高,2014-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0.6%、11.1%、12.1%和13.5%,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至17%,对制造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0.9%。
二、环保和消费升级领域投资较快增长
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三大攻坚战中重要一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35.4%,对服务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已达4%;环境监测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其中,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68.7%,生态资源监测投资增长61.5%。
与消费升级相关领域投资增长态势良好。上半年,教育投资增长11.2%,卫生投资增长13.8%,体育投资增长16.3%,娱乐业投资增长61.1%,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增长43.4%。
三、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民间投资持续向好,各月增速均高于全部投资。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4%,增速比1-5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2.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8.9%,比去年同期提高1.3 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1.5%,拉动投资增长4.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18%,制造业投资增长7.7%,服务业投资增长9.6%。
四、东北地区投资增速稳步回升
上半年,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5.5%,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1%,西部地区投资增长3.4%,中部地区投资增速领先全国。今年以来,东北地区投资由负转正,增速稳步回升,上半年东北地区投资增长6.3%,增速比1-5月份、一季度分别提高4.1和4.9个百分点;其中,辽宁投资增长12.1%,增速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上半年同比增长7.3%,增速比1-5月份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1和13.8个百分点。但同时应该看到,基础设施仍是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和潜力,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仍将会保持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巡视员赵培亚)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 上半年全国物价运行平稳
今年以来,在国民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价格稳中有涨,价格运行总体较为平稳。
一、消费领域价格温和上涨
上半年,全国CPI上涨2.0%,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0.6个百分点。分月看,受节日因素和天气影响,1月和2月份环比分别上涨0.6%和1.2%,节后3月份转为下降1.1%,4月至6月份延续走低态势,降幅均在0.2%左右。从同比看,由于春节“错月”影响,1月和2月份涨幅分别为1.5%和2.9%,波动较大。3月至6月份涨幅分别为2.1%、1.8%、1.8%和1.9%,波动相对较小。总体上看,上半年CPI走势比较平稳。
食品价格涨幅相对较低,为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半年,受猪肉价格低迷影响,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影响CPI上涨约0.23个百分点,涨幅低于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猪肉市场总体供大于求,价格下降12.5%,影响CPI下降约0.33个百分点。鲜菜受年初雨雪天气影响,供应较去年同期偏紧,价格上涨7.8%,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鸡蛋价格去年跌至阶段性谷底,对比基数相对较低,今年以来处于恢复性上涨期,价格上涨20.7%,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禽肉、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6.0%、3.4%和3.0%,粮食、奶类等其他食品价格均有所上涨。食用油价格微降。
非食品价格稳步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动力。上半年,非食品价格上涨2.2%,影响CPI上涨约1.74个百分点。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服务消费需求明显增长,服务价格上涨2.7%,影响CPI上涨约1.01个百分点。医疗服务、家庭服务和养老服务价格分别上涨6.4%、5.4%和3.7%,旅游服务、邮递服务和教育服务价格分别上涨3.3%、2.7%和2.7%;衣着定制加工服务和美容美发洗浴服务价格分别上涨4.4%和3.9%。八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61个百分点。居住中,房租等服务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工业品价格上涨1.6%,影响CPI上涨约0.54个百分点。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9.6%和10.7%,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中药和西药价格分别上涨5.1%和5.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2个百分点。
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2.0%,除2月份因春节因素上涨较多外,其他各月均在1.9%-2.0%之间窄幅波动,呈现出当前我国消费市场价格总体稳定的基本格局。
二、生产领域价格稳中略涨
上半年,PPI上涨3.9%,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年初,PPI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的上涨势头,1月份环比上涨0.3%,但2月至4月份逐月走低,5月份上涨0.4%,6月份上涨0.3%。从月同比看,一季度涨幅逐月回落,二季度涨幅逐渐扩大,涨幅在3.1%-4.7%之间,呈浅“V”型,总体波动不大,稳中有涨。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1%,是PPI变动的主要原因。受国内供需关系调整和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影响,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基本呈现上涨态势。上半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17.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2.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1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上涨11.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7.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6.9%,合计影响PPI上涨约3.0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77%左右。
多数工业行业价格涨势平稳。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产品价格上涨。涨幅超过10%的有5个,涨幅在2%-10%之间的有10个,涨幅低于2%的有18个。其中,纺织业价格上涨1.9%,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价格上涨1.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制造业价格上涨1.1%,汽车制造业价格上涨0.3%。多数行业价格温和变动,折射出工业生产领域运行良好的局面。(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许剑毅: 上半年我国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新动能加速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对市场前景预期比较乐观。
一、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作用持续显现
上半年,服务业延续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服务业增加值227576亿元,同比增长7.6%,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比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0.8和1.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为54.3%,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3.9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比第二产业高23.8个百分点;拉动全国GDP增长4.1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有效支撑和推动了国民经济稳中向好。
上半年,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各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都在8%以上,呈现出平稳较快的运行态势。从主要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高增长,增速达30%以上,且呈逐月加快态势,连续4个月对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的拉动超过3个百分点,是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动力;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继续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势基本平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加快。
服务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市场主体、就业中的主成份地位进一步彰显。上半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增速比第二产业高3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4.8%,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32个百分点。服务业新登记企业261.4万户,同比增长14.3%,占全部新登记企业总数的79.8%,高于第二产业6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数同比增长5.2%,增速明显高于第二产业。1-5月,服务进出口总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达到15.3%,比上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其中,新兴服务进出口6936亿元,增长18.6%,高于服务进出口增速6.6个百分点,拉动占比提升1.9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经营效益较快增长
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10个服务业行业门类中有8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6个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高于上年同期。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在去年同期高增长基础上仍然保持9.0%的同比增长,增速比1-4月上升0.6个百分点;10个服务业行业门类全部实现盈利;7个行业门类营业利润同比增加,其中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速在两位数以上。
二季度,对5万家服务业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74.8%的企业反映营业收入增加和持平,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10个服务业行业门类中有7个行业营业收入增加和持平的企业比重较一季度上升。73.3%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反映经济效益好转和平稳,比一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10个服务业行业门类中有9个行业经济效益好转和平稳的企业比重较一季度上升。
三、服务业新动能加速壮大,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上半年,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拉动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4.4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0.1个百分点;对服务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0%,高于上年同期19.0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1.9个百分点。1-5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四个行业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91.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1%,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5%,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2.4、5.0和4.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同比增长38.7%,互联网信息服务同比增长32.0%,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同比增长29.8%,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同比增长26.0%,生物技术推广服务同比增长18.7%。
新动能的快速成长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两大门类增加值同比增长21.7%,高于全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4.1个百分点,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6个百分点;占全部GDP比重达到6.7%,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4%,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
新动能的蓬勃壮大改变了居民消费习惯,促进了消费需求的释放和升级。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0810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9.8%,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20.4个百分点,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17.4%。1-5月,规模以上生活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1%;其中,旅游管理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8%,家庭服务同比增长32.2%,护理机构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2%,快递服务同比增长21.4%,专科医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4%,均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
四、企业经营预期比较乐观,服务业发展前景向好
服务业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预期总体乐观。二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三季度经营状况预期指数为63.3%,比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6月份,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全部调查行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景气区间。二季度,服务业企业家信心预期指数为123.3,较上年同期上升4.2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环境将继续优化,居民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服务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注:现代新兴服务业包括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行业大类。)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许剑毅)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副司长王益烜: 能源供需保持稳定 节能降耗续见成效
2018年上半年,我国能源供需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成效。
一、能源生产总体稳定
上半年,煤炭优质产能释放有序推进,原煤产量同比增长3.9%,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原油产量同比下降2.0%,降幅与一季度基本持平,日均产量仍保持在52万吨左右;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非常规天然气快速发展,同比增长8.0%,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在经济运行、电能替代、天气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用电需求旺盛,电力生产延续一季度较快增长态势,发电量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增速再创新高,同时电源结构继续优化,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占全部发电的10.8%,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
二、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成效
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约3.4%。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约1.5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约1.3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成效。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约3.2%,与一季度持平,高于全年下降3%以上的目标任务。
三、能源进口较快增长
上半年,原煤进口1.5亿吨,增长9.9%,比一季度回落6.7个百分点;原油进口2.2亿吨,增长5.8%,回落1.2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4208万吨,增长35.4%,回落1.9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副司长王益烜)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有捐: 上半年全国居民收入增长平稳 消费支出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国居民收入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增速快于人均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加快,服务消费升级势头明显。
一、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快于人均GDP增速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平稳增长态势。
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略快于人均GDP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8%,扣除人口总量自然增长因素后的人均GDP增速约为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快于人均GDP增速0.3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9下降至2.77。
各项收入延续一季度增长态势。工资、经营、财产三项收入增长加快。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091元,增长8.8%,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2073元,增长7.7%,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263元,增长9.5%,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主要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以及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人数上升且月均收入较快上涨。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265元,增长7.0%,比上年同期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人均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1690元,增长8.4%。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166元,增长10.5%,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主要是人均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和出租房屋净收入增长较快。转移净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541元,增长9.3%,与一季度大体持平。其中,各地进一步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人均报销医疗费增长13.0%。
二、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较快,服务消费升级势头明显
居民消费支出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 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1.2和0.6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806元,增长12.2%,比上年同期加快4.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45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居民5.4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升级势头明显。上半年,体育、健康、旅游等服务消费势头强劲,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支出增长39.3%,医疗服务支出增长24.6%,旅馆住宿支出增长37.8%,交通费支出增长22.8%。受电信行业连续出台提速降费举措影响,居民享受通信服务内容增多,但成本降低,全国居民人均通信服务支出下降8.6%。追求舒适生活的享受型服务消费需求旺盛,全国居民人均饮食服务支出增长16.6%,家政服务支出增长33.1%。同时,个人护理、教育培训方面投入加大,全国居民人均用于化妆品、成人教育及学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也呈现两位数以上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有捐)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李希如: 上半年我国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今年上半年,在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和积极就业政策持续发力的支撑下,我国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中向好走势,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继续优化,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走低
前6个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处于4.8%-5.1%区间,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各月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为2016年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开展以来的最低值。其中,外来农民工前6个月的调查失业率处在4.3%-5.0%之间,除3月份与上年持平外,其他月份比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降幅在0.2-0.4个百分点之间。
二、就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6月末,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超过4.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500万人以上。在“放管服”改革和“双创”政策促进下,民营经济增长迅速,是拉动就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城镇就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就业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6月末,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就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速居前的行业,现代新兴服务业就业增长尤为明显。
三、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今年上半年,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就业结构继续优化的同时,就业质量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一是工资水平继续保持增长。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增速提高2.1个百分点。二是工作时间保持稳定。6月份,各类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5.9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0.2小时,周工作时间不足35小时的就业不充分人员占比低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三是就业人员工作稳定性增强。6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合同签订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私营企业的合同签订率比去年同期提高约1个百分点。其中签订长期合同的比例,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基本持平外,其他各类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上一篇:文化产业发展和统计工作培训会召开
下一篇:2022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