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作者: 来源: 时间:2019-11-25
(2019年11月20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从刚刚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情况看,此次经济普查有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谢谢。
鲜祖德:
谢谢您的提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为掌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支撑,具有很大的意义。
关于普查,国际上有一句话“是和平时期的最大社会动员”。这次普查我们动员了160多万普查人员,普查对象涵盖了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普查对象1亿多。并采取了“地毯式”的清查方式,工作量很大、难度很大。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各部门分工协作,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分级负责,普查机构认真实施。经过两年努力,完成了普查任务,达到了查实数据、摸清家底的目的。这次普查充分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普查过程公开透明,全流程实施数据质量管理,及时查处普查中的违纪违法案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普查结果真实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全面摸清了我国经济家底。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的对象覆盖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经过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效益,进一步查实了各类单位的数量、从业人员、资产负债、营业收入等基本情况。
第二,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经济普查数据反映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比如从单位数量、从业人员、资产、营业收入等多方面看,第三产业占比均占有很大优势,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实至名归。这次普查的数据显示,第三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占第二、三产业总数的比重达到80.3%,法人单位资产总计达到81%,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比达到55%。再比如,工业结构也在改善,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有所表现。这次普查高技术制造业法人单位的数量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达到9.5%。
第三,准确反映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大量增加的新成效。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178.9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了1093.2万个,年均增长14.9%。产业活动单位2455万个,增加了1151.5万个,增长了88.3%,年均增长13.5%。
第四,全面反映了创新发展深入推进、新动能培育壮大的新进展。创新驱动发展在于深入实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统计上称为“三新”。这次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企业法人有6.6万个,比2013年增长了37.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7%。全国有11.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新产品开发,比2013年增长了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RD经费支出比2013年增长55.7%,申请专利数量增长70.7%。
第五,为制定重大发展目标和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我国正处在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的重要历史节点,我们对经济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摸清了经济总量、结构、效益等关键指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的重大改革任务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也将为总结“十三五”成就,谋划“十四五”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由于经济普查数据比常规数据更为详实,按照国际惯例和实际情况,我们也将会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修订。同时,这次经济普查取得了大量数据和积累了经验,为统计工作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数据库的建设也将提供新的基础数据。我们还将向社会公开进行课题招标,对数据开展深入分析和挖掘,做好各项数据服务。同时,也为即将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脱贫攻坚普查提供经验。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这次普查较前三次有哪些创新点?作为一次大国“体检”,这次普查发现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谢谢。
鲜祖德:
您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曾玉平同志回答,第二个问题请毛盛勇同志回答。
曾玉平:
谢谢您的问题。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举世瞩目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在数据采集、数据上报以及数据汇总方式等方面,都有创新。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对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采取了全面调查的方式,对个体工商户是抽样调查方式。与前几次普查比,第一次经济普查,我们对个体户进行抽样调查,第二次是全面清查,这次同样采取抽样调查。
在普查资料收集和填报上,第一次、第二次经济普查采取了纸介质方式,第三次采用电子终端上报,这次我们同样采用规上企业利用互联网填报并直接报送国家数据中心,全面推广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和电子地图,实现了数据采集、报送、处理手段的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这一次进一步扩大了联网直报范围,全面应用了行业代码自动识别赋码技术,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如果说有哪些创新,有几个方面:一是全面应用了“五证合一”的改革成果,减轻了调查对象的负担,减少了普查成本。二是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有34个国务院有关部门参与普查工作,我们充分运用这些部门的行政资料,比如在基层我们充分运用了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的资料进行普查对象的清查工作。三是扩大联网直报范围,使用手持移动终端采集数据,首次应用行业代码自动识别赋码技术,推进了大数据与普查的融合,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
当然,在这次普查工作中,我们也碰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普查对象的配合问题。一些普查对象存在思想顾虑,不配合甚至不太愿意接受调查,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二是数据质量。一些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没有健全的财务报表、统计台账资料。三是普查人员的选调问题。普查的专业性很强、要求很高,在选聘普查人员方面,个别地方也还存在问题。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共同努力下,这次普查取得了圆满成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动用各种方式加强对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宣传,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多措并举提高数据质量。最后,实行依法普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经济普查条例》进行普查工作。谢谢。
毛盛勇:
你刚才关心的问题,实际上曾玉平先生已经做了回答。这次普查质量比较高,是一次比较成功的经济“体检”。通过这次普查,我们创新了普查方法,积累了很多经验,当然也发现了一些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刚刚提到的,怎么进一步多措并举减轻被调查对象的负担,怎么进一步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被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怎么进一步更好地使用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普查工作更好地融合起来等,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探索。
我来回答一下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通过普查发现了什么问题。从今天开始,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所获得的大量数据,我们将陆续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发布。今天发布的数据,只是一部分,后面还会陆续发布。
总的来看,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几个特点:一是经济规模明显扩大。和上次经济普查相比,各方面规模有大幅度提高。我们从法人单位数、产业活动单位数,可以看出规模是大幅度的扩张。二是结构不断优化。包括第三产业的企业数占比、从业人员占比、资产占比,比五年前都有大幅度提高。三是质量持续提升。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企业数占比,都跟五年前有明显提高。包括新动能的成长,可圈可点的地方都非常多。
同时,也发现一些短板。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们的供给还有一些短板。在社会领域,如养老、医疗、教育等,这些需求在不断增长和升级,我们的供给还要进一步跟进。再比如,在产业技术进步、研发投入等方面,尽管和五年前比有明显的增长,但是水平、比例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和五年前比有提高,但是还要进一步提高。跟产业升级、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相比,还需要增加投入、加大创新,推进供给水平提高,进一步加大这方面工作力度。谢谢。
中新社记者:
四经普之后,统计部门获得了更加全面的统计数据,是否需要对2018年以及历史的GDP统计数据进行修订?另外,媒体也多次报道了统计局将以四经普为契机来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请问目前相关工作进展如何?
鲜祖德:
这个问题请李晓超同志回答。
李晓超: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首先要说的是,我们将依规对2018年GDP及其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大家知道,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核算方法。联合国对GDP核算有明确的文本规定,我国按照联合国文本的原则和标准,制定我国GDP核算的方法。第二个原则是数据来源。因为核算GDP需要大量数据,只有数据全面、充分,才能按照核算方法核算出GDP。这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国际上各国共同坚持的两个原则。如果说以上两个方面发生变化,我们就要对GDP进行修订。比如说,过去几年我们曾经对研发支出纳入GDP的核算方法变化,开展过GDP历史数据修订。如果说数据来源发生了变化,我们也要对GDP进行修订。国际上也是这样做的,比如美国每次经济普查以后都要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
根据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我国的年度GDP要进行两次核算。第一次是初步核算,每年年初都要公布上一年的GDP。第二次是对GDP的最终核实,主要是根据年度数据资料、财政决算资料和部门行政记录等,每年年底都要对上一年初步核算数进行修订。当遇到经济普查年份时,还要根据经济普查提供的更为全面和详实的数据对当年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修订。
按照目前的工作安排,我们近日将公布2018年GDP数据的修订结果。2018年是经济普查年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涵盖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目前,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已圆满完成,并为GDP核算提供了范围全面、内容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统计局将依据经济普查数据和相关部门资料按照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法对2018年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修订。
关于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的工作,这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中央交办国家统计局的一项重大统计改革任务。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也就是把过去GDP分级核算改为全国统一核算。过去每级核算每级的,即全国的GDP由国家统计局核算,各地区GDP数据由各地区统计局核算。改革后省级地区GDP都要由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这项工作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随后中央深改组第36次会议审议通过《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国家统计局按照中央的要求进行了认真充分准备,由于这项工作任务量比较大,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为把这项工作做好,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同时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因为这项工作技术性很强,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技术上给我们做好充分的保障和支持。二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凡是要改革就要有改革方案,根据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改革方案精神,我们制定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实施方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我们在制定《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实施方案》时,遵循了联合国推荐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文本的原则和标准。三是进行了积极试点和试算。去年我们在部分地区根据实施方案开展了统一核算改革试点。今年又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层面开展了统一核算的季度试算,今年以来各地公布的GDP数据还是由各地核算出来的,但是我们同时按照统一核算的要求,对各地的数据按照统一核算制度进行了试算。应该说,通过试点试算,我们完善了统一核算实施方案、改进了统一核算方法、优化了统一核算组织模式,为全面实施统一核算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目前看,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即将在明年初正式实施。也就是说,明年大家所看到的全国GDP和各地区GDP是我们统一核算出来的结果。我就向大家介绍这些,谢谢。
南华早报记者:
想跟进一下GDP修订的问题。请问,这次GDP的修订幅度相比上一次,有什么变化?修订的结果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今明两年能够以比之前预期更低的增速完成2020年GDP翻番的目标?
李晓超:
GDP修订数据会于近日公布。对GDP进行修订,如何修订,修订多少,何时修订,不是取决于其它因素,而是我刚才讲的,我们主要还是考虑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修订不修订看核算方法是否变了,如果变了,那GDP就需要修订。第二个原则,看数据来源有没有变。如果这两个原则变了,就要修订。当然,这些修订也不是想什么时候修订就什么时候修订的,而是按照规定进行修订。四经普数据出来之后,原来就有相关制度安排,要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
为帮助大家理解清楚这个问题,我对GDP修订方法稍微再作些介绍。核算方法实际上就是核算规则,面对这么多丰富的资料,怎么核算GDP是有理论基础和规则的,不是简单的加起来,是将各个领域的基础数据按照规则核算GDP。核算GDP通常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但各个国家也不一样,通常发达国家以支出法为主,我国以生产法为主。当然,这些方法也是随着人们认识不断深化、形势不断变化在进行调整的。比如,研发支出是不是纳入GDP,过去我们没有这样的概念,现在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随着人们认知的更新,国际上统一认为研发支出应该纳入GDP。我们前几年已经按照这个变化,将研发支出纳入我国GDP范围。
另外,再说下基础数据来源。这次普查后的基础数据和年度常规统计数据比,大大丰富了。数据来源的变化为我们按照核算方法修订GDP提供了基础,所以我们对GDP数据进行了相应修订。我想强调的是,核算GDP不是看其它因素,而是要坚持核算方法和数据来源是否发生变化的原则。如果变化了就修订,没有变化就不修订,我们不会受其它因素影响而修订GDP。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次普查个体户和法人单位数量都大幅度增加了,这背后有什么原因?第二个问题,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下降幅度比较大,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鲜祖德:
这个问题请盛勇同志回答。
毛盛勇:
谢谢您的提问。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环境更好,为企业的创立创新营造了更多便利和更好环境。最近五年来,不管是企业法人单位数、产业活动单位数还是个体经营户数都出现了大幅增长,这是“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
随着我们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就业人口的规模最近这些年大体稳定在7.7亿多,城镇就业人口总数4.3亿左右,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三产业单位从业人员3.8亿多。通过这次普查发现: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在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在大幅度上升。这是一个基本情况,我想这反映了两方面的情况。第一,从制造业看,制造业规模效益在扩大,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在提升,技术在不断提升,制造业的用工规模总体是稳中有降的。第二,第三产业点多面广,企业数量大量增加,第三产业越来越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第三产业就业蓄水池的功能在不断地增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公告中提到采取重新调查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式?国外一般采用何种方式?这种方式比回访式的优点在哪儿?客观性、准确性在数据保证方面如何体现?
曾玉平:
这是一个比较技术性的问题,首先,确保这次普查数据质量是首要任务。普查数据质量是我们普查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检验我们普查工作成败的关键。四经普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措施来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特别是我们经过事后质量抽查,对普查的工作质量进行了一次检验。普查数据事后质量检查结果表明,普查数据填报的综合差错率为1.09%,达到了我们的控制标准。您也注意到,这次采取重新调查式的方式,与以往的回访式是不太一样的。以往的事后质量抽查方式主要是以普查对象原先填好的普查数据作为参考,进行一次重新核对。这次采用的是重新对普查对象进行一次访问调查,而不是简单地拿普查数据核对。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重新调查式”对数据的检验更为有效。当然,国际上普查采用的方式既有回访式也有重新调查式的。我们这次采用重新调查方式,更有利于检验我们普查数据的质量,更有利于确保我们普查数据能为经济社会宏观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刚才有介绍到二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情况,法人单位是3.8亿人,总体的就业人口是7.7亿人,是农业人口还有接近4亿人的就业吗?想听一下农业的从业人员数据。另外,我看到一个数据,第三产业法人单位的资产占比81%,我们理解二产是重资产产业,为什么三产的资产占比这么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毛盛勇:
全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接近9亿,全部就业人口是7亿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二、三产业单位的从业人员3.8亿多,还有3亿多就业人员,一部分是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一部分是农村的就业人员。
从四经普数据看,2018年末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占比超过了80%,这和三产企业数量占比总体是相匹配的,三产企业数量占比也超过80%,而且增长比较快。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较快,和过去还不完全一样,一方面有比较小、比较散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也有技术含量比较高、资产规模比较大的现代服务业,这些现代服务业增长速度也很快,所以不能简单说服务业就是轻资产。这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资产规模比较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快,同时点多面广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也在迅速增长,两方面因素都有。总的看,服务业企业资产的占比和企业数量的占比总体是匹配的。